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提出"价格歧视"这一经济现象,其实质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价格歧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常见,许多企业将其应用于营销体系中。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网购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其中大学生消费群体在电商平台消费时涉及的价格歧视无处不在。本文在价格歧视理论及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述电子商务平台价格歧视的应用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探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价格歧视认知及可接受度,由此对政府、企业和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钢 《价格月刊》2005,(7):25-26
价格卡特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为牟取超额利润,以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从而限制市场竞争的一种垄断联合。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策略,只有其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社会效应时政府才能依法规制。价格歧视的反竞争效应是判定价格歧视违法性的基点。纵向市场与横向市场中价格歧视存在的形态对价格歧视违法性的认定有较大影响,应区别适用违法性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价格歧视是指经营者在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不合理地实施差别价格的行为.基于对垄断行为复杂性的认识,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经验,我国反垄断法确定了对垄断行为进行合理分析的原则,以判断经营者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反垄断规制中的垄断行为,进而明确该行为是否具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效果.我国反垄断法的很多规范都不是对一种行为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进行理性的效果分析.合理原则充分体现了反垄断法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反价格垄断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合理分析原则,对经营者实施的某项具体行为不能简单地判定其是否构成价格垄断行为,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最终确定是否应当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  相似文献   

5.
一、WTO对有关价格问题的规定 1、对低价倾销出口商品的限制.WTO把倾销视为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在倾销行为上有商品倾销、汇率倾销、劳务倾销、运费倾销等多种形式,目前WTO反倾销规则仅适用于商品倾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六条中判定商品倾销的标准是:以出口价格低于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低于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WTO还规定了反倾销措施,并规定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下述三项基本条件:一是倾销存在;二是损害存在;三是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WTO对这三项条件都有具体、严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 ,限制竞争行为就是限制自由及公平竞争的行为 ,它是一种在市场准入口上人为地设置障碍 ,阻止或妨碍某些商品或服务进入特定市场的行为 ,如限制转售价格、差别待遇、掠夺性定价、搭售、非法协议串通及政府行政限制等 ,广义上的限制竞争行为还带有垄断性质。限制竞争行为有合法的和非法的两种 ,合法的限制竞争行为是由政府许可并实施的 ,是宏观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非法的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必须制止的限制竞争行为。从目前行政执法情况看 ,要遏制限制竞争行为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立法的途径 ,尽量强化法的可操…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规模显著扩张,算法能力持续优化。科技实力雄厚、市场力量强大的经营者凭借大数据与算法工具的紧密结合,收集和分析能够反映消费者特征和行为的相关信息,以无限接近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付意愿上限的方式对消费者实施个性化定价。个性化定价行为涉及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上实施差别化待遇,可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价格歧视行为。但与以往反垄断实施重点关注的排他性价格歧视不同,个性化定价突出表现为直接针对终端消费者实施的剥削性价格歧视,且在具体情形下呈现出不同的限制竞争效果,引发消费者选择能力与选择范围的双重限制。鉴于此,个性化定价行为的反垄断规制需要准确识别涉案行为,综合判断竞争效果,慎重选择福利标准。对于同时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的个性化定价行为,可认定其具有限制竞争效果且不具备正当理由,从而构成违法价格歧视;对于降低消费者剩余却提高社会总福利的个性化定价行为,如果选择消费者福利标准则可认定其构成违法价格歧视,如果选择社会总福利标准则可认定其具备正当理由;对于同时提高消费者剩余与社会总福利的个性化定价行为,因涉及消费者之间的剩余转移,对其竞争效果的评价仍待反垄断实施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价格歧视强调商品及其服务提供方对不同接受者所提供的同等级、同质量商品及其服务,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与收费标准,其关系到企业产品及其服务的内部交易制定价格。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垄断企业定价方面的逆弹性法则,全面分析了企业内部市场管理下的价格歧视理论,以此确定企业中各个部门内部转移价格的具体方式。并提出了企业内部转移定价法,详细分析了内部交易转移定价、分摊费用转移定价、资产转移定价及内部经营结构调节转移定价,以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工商行政管理》2012,(24):42-43
我国的公用企业产生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典型的行政色彩。公用企业由于其特殊性,主体具有垄断或市场支配地位。从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如果一个仑业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它势必抬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降低对市场的供给,排斥其他食业或商品进入市场。从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维护中小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庸埘公用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通过达成垄断协议,凭借联合限制产销数量、串通商品或服务价格等手段来牟取暴利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08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正式施行,明令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这为  相似文献   

11.
价格歧视中的分时定价在电信、电力等领域被企业广泛采用.从表面上看,不同形式的分时定价都是根据不同时间对同种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但其目的和对象却各有差异.本文应用价格歧视理论考察分时定价的内在差异,揭示出分时定价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2.
商标的种类     
商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商标可以划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品商标是使用在商品上表明商品出处的标志,它能把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或类似商品区别开来。服务商标是指服务的提供者为将自己的服务与他人的服务区别开来而使用的一种标志。它与商品商标性质相同,只是商品商标表示向消费者提供的是商品;而服务商标表示向消费者提供的是服务,《商标法》中所指服务并非仅限于营利性的服务,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服务,如医疗、教育等。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适用同样的标准,《商标法》第7条规定“本法有关商品商标的…  相似文献   

13.
严雷 《中国物价》2013,(2):25-28
抽象意义上的价格具有简单的表现形式,是交易一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价值货币化的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经营形式的现代化、复杂化,现实中的价格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围绕在公平价格大树周围的众多灌木价格和影子价格,即价格丛林。价格丛林具有影响消费者和监管方对交易商品价值正确判断的作用,为具有垄断竞争势力的交易一方侵害另一方利益、获取超额利益提供了工具。政府一方面应该规范价格行为,避免价格丛林的出现,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价格丛林的关注,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反侵害消费者利益等执法手段,促进交易价格向简单化、客观化和公平化的方向演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抽象意义上的价格具有简单的表现形式,是交易一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价值货币化的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经营形式的现代化、复杂化,现实中的价格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围绕在公平价格大树周围的众多灌木价格和影子价格,即价格丛林。价格丛林具有影响消费者和监管方对交易商品价值正确判断的作用,为具有垄断竞争势力的交易一方侵害另一方利益,获取超额利益提供了工具。政府一方面应该规范价格行为,避免价格丛林的出现,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价格丛林的关注,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反侵害消费者利益等执法手段,促进交易价格向简单化、客观化和公平化的方向演进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它与有关政策文件中使用的行政性壁垒同属一个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的行政性垄断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以发布规定、通告、通知等形式,或者以设置重复质检、前置审批、特许专营、滥收费用等不正当或歧视方式,或者以拒绝实施行政行为等方式,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流向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根据该条规定,行政性垄断的特点包括:行政性垄断的行为主体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性…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从反垄断法的基本制度框架来看,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行为属于垄断行为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简称“滥用行为”)。从我国市场上跨国公司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情况来看,其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一)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在我国有不少人甚至官方往往称之为低价倾销,是价格歧视的一种。它是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和典型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它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所明确规定的经营者不得从事的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之一,是指经营者…  相似文献   

17.
吕魁  王旭辉  柏菊 《价格月刊》2012,(10):26-31
价格歧视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产业利润的影响,探讨了产生价格歧视的原因及其与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同时重点考察了惠卖定价策略和多产品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差异现象,以期为处理相关价格歧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是否创造有形物质产品不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没有价值(没有包含劳动)的东西可以有价格,当然包含劳动的东西更可以有价格,更可以“取得”商品交换的形式,这就是商业性服务;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服务是商品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样也就具有具体劳动和一般劳动的属性;服务劳动不创造具体的有形商品(有形使用价值),但是服务劳动创造或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个别或某些方面需求的服务。服务劳动的价值将是无对象“凝结”,是非物态的,是无形的活劳动本身,因此服务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活劳动。  相似文献   

19.
严新  方丽平 《四川物价》2004,(11):47-48
《价格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了不正当价格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对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采取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低价倾销、人为哄抬价格或压低价格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在整个价格监督检查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不仅仅是因为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种类特别繁多,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规范公用企业及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上半年,浙江省工商局历时两个多月,采取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杭州、宁波、绍兴、湖州等10多个城市(县、区),就供电、供水、电话、烟草等行业限制竞争行为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从本次调研情况看,近期各行业表现出来的限制竞争行为与以往相比,违法行为日益复杂多样,隐蔽性更强,查处难度更大。一、垄断性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1.限制竞争行为紧紧依附于其自然垄断地位。消费者对垄断行业为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不可或缺和不可选择性是使得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