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效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还是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解释,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将国民经济分为石油天然气产业和非石油天然气产业.用Feder模型测算了陕西省石油天然气产业产值变化的经济溢出效应,同时还将石油天然气产业分为开采业和加工业两部分分别估计了各自经济溢出效应.实证检验证明: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不仅具有拉动效应,还具有经济溢出效应;在石油天然气的产业链中石油天然气下游加工业的经济溢出效应和拉动效应明显高于上游的开采业.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制造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均具有同向变动关系,但制造产业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大;制造业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防范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发展不足导致的"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4.
王伟  郑月明 《山东纺织经济》2011,(12):17-17,122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较快的区域,金融发展对我国东部经济增长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以中国东部各省1985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 2004 ~2015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城镇化水平、 教育投入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 运用拓展的C-D 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 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教育投入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从全国和东部来看, 城镇化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正效应, 但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为负; 就中部而言, 城镇化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抑制作用, 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 就西部而言, 城镇化和教育投入分别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教育投入的经济正效应有所减弱。 以协调理念促进城镇化和教育投入平衡发展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袁菁  李琴燕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21-123,141
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持续着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争.本文利用我国的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中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一推动作用存在着2~3年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关于技术创新扩散效应测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给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扩散效应和产品创新扩散效应的测度方法并加以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能过剩、能耗过高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阻碍,而技术创新是化解的关键。本文将结合耦合理论建构经济增长、创新效应及能源效应的逻辑分析框架,并引入VECM模型,分析在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单轮、双轮驱动下,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及差异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轮驱动看,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2)从双轮驱动看,创新效应与能源效应彼此作用、影响,形成“聚合”驱动力,共同推进经济增长;(3)从单轮与双轮驱动比较看,两种效应的“聚合”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更优。可见,中国经济的高质、高效增长需要双轮协同发力,应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及能源的全面创新,以更好的发挥两者合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区位熵指数研究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辐射省市2003~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产业集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且物流产业集聚经济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东中部、西南部、西北部三大区域的比较分析,表明西南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最大,东中部地区次之,西北部地区最弱;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东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向集约式转变,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仍处于粗放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广东省最新的统计数据,从产出和就业层面进行研究,并进一步采用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的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 2007~2016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测度, 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检验了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增长效应及辐射效应。 结论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金融产业集聚实现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以及对周围地区的辐射效应。 基于实证结果, 本文提出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各金融中心的建设、 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PPP是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实现方式, 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也间接具有 “溢出效应”。 本文根据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1990~2017年 PPP 及基础设施数据, 对其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PPP 模式下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 TFP 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进而本文提出今后要发挥私人资本在电信等科技领域的相对比较优势, 以PPP 形式发挥基础设施溢出效应、 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同时沿线国家也要推进城镇化建设、 完善市场制度环境等, 为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凯 《山东纺织经济》2013,(12):11-13,7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贸易都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突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重视出口贸易、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对本国科技水平提高、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我国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总体倾向。受这一政策倾向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加剧,贸易摩擦频发,技术含量低、贸易附加值少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技术溢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部分,分别从国家整体、分区域的角度,考察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从而为相关政策的推出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5.
以5G通信、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工业产业的发展格局,而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共识,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新一代工业经济增长值得深入研究。采用2009—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规制政策、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工业经济增长,而以电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促进了工业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负的调节效应。政策建议:制定绿色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出台“一刀切”的禁止性政策;进一步支持以电信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着重协调好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和治理污染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汪碧瀛  周源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138-141
经济理论表明,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投资直接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来影响经济增长,(2)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间接增加私人产出的作用,作为其他(私人)经济投入的一部分.本文的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政府投资的这两种经济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不强,但通过对私人产出的促进作用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较强,因此,政府的大量投资更应集中于能够促进私人产出效率提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式,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际(不包含港澳台) 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电力产出、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电力产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部分省区电力价格扭曲导致电力部门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不高。东部地区存在大量省际间壁垒,整体电力产出对经济增长呈现负的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都出现正的溢出效应,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在发电量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中起到催化剂作用,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负的溢出效应。政府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出现过度干预,抑制了经济增长。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统一的电力市场规则,减少政府干预,提供更多机会增强市场活力,继续提升电力交易模式市场化水平,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开发与利用新能源。  相似文献   

18.
轻重工业增长因素比较与工业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长因素分析是对经济增长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较好方法,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法是对增长因素分析法的深化,它反映了产业部门之间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于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在对轻、重工业的增长因素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来考察工业资源的总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分产业增长核算法研究了中国资本与劳动力的产业间配置的增长效应。本文发现,目前对投资的统计是按投资主体而非使用主体来进行行业归类.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测算各行业资本存量会严重高估第三产业的资本存量,得到资本配置"结构负利"和资本配置严重违背效率原则等失真结论。通过剔除房地产业,本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间资本配置基本符合效率原则,资本配置结构效应不明显。本文的测算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产业间配置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平均为0.63个百分点,与剩余经济增长率和剩余TFP明显正相关且有推动作用,并呈现出十年左右的"改革周期"。与其他37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的比较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中国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仍将处于较高阶段;2017—2023年,结构效应将明显下降,结构性减速压力将迅速增强;2030年以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将于低位徘徊,此时经济可能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该发现有助于更好地判断未来经济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