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嫔  张士欣 《消费导刊》2014,(10):228-22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取得了全面推进。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金融不良资产的特殊性以及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该资产的评估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从交易案例比较法的角度出发,提出完善案例比较法的相关建议以便使其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更为恰当、合理。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评估成为了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资产评估是重中之重。不仅要评估债权人债权处理定价问题,也要对资产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也出现了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强化资产流失的防治措施,才能够提高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项目的实效性。文章从金融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资产评估的时代意义入手,简要分析了金融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评估问题,并着重阐释了如何防止资产流失,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最佳处理方式,以实现整体项目的改进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主要问题有:评估理论严重滞后,债权性资产债权人不清晰,制度环境缺陷,评估方法具有缺陷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良资产价值评估是其处置的前提和关键环节,而不良资产处置定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单一评价方法很难诠释不良资产的价值全貌。因此构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不良资产组合预测评估模型,通过不同专家运用不同评估方法对不良资产进行估价,分别计算每种评价方法的误差,此误差值运用熵值法计算几种单一评价方法的权重并以此来进行组合预测。该方法能综合单一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大大提高了不良资产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郑锁山  李雅超 《商》2014,(35):179-179
本文立足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价值评估现状,阐述了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主要评估方法,并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分析了评估方法的选择要求以及选择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希望能为探究前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提供部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环节合理的估值,不仅能提高资产处置收益率,也更符合功能性定位。2017年《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列示的价值评估和分析方法,保证了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的质量,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但因金融不良资产是“非标”产品,自身的复杂性是其内在特征,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价格的波动影响着资产的交易价格,现有的评估方法无法将金融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和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予以规避。针对盘活类金融不良资产的估值,引入了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处置价值评估,减少不良资产的不确定性,提高成交价格,从而获取较高的处置收益。  相似文献   

7.
金融不良资产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占有比例比国外金融市场相对要大,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的限制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很显然不良金融资产的评估即是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良金融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改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8.
马理 《商业时代》2005,(27):20-21
恰当的价格是公司资产并购重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应用于国有不良资产定价的局限性,主张用竞价的方式、用市场的力量来发现国有不良资产的价格。同时列举了六种主要的拍卖形式,认为应从补偿收入、成本比较、风险偏好、防止串谋等方面来相机抉择并购重组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不良资产的评估主要有信用评估法、专家打分法、交易案例比较法等。这几种评估的方法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色彩,并且对其价值定性分析的色彩较浓,不能客观地反映债权的真正价值。金融不良债权的模拟清算价格法是一种间接的对债权的评估方法,其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评估,可以准确、客观、公证地反映不良资产的价值。对负债企业的债权进行模拟清算价格法的评估需要满足严格的假设条件,即拥有负债企业的完全控制权和负债企业的完全信息。对负债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时,可以将模拟清算价格法调整为两类,即模拟成本价格法,模拟市场价格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严重影响金融安全与金融秩序。为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对这些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配置,处置的前提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由此为评估领域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同时也到来了新的挑战。除了物权股权处置的评估类似于以往的资产评估以外,多数是对债权的评估,而对债权评估目的国内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评估中有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淑梅 《商业时代》2011,(25):63-64
本文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关键问题即证券的定价,利用无套利分析的方法对不良资产证券的发行利率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的定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的部分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是可行的。另外,本文设计的不良资产证券同我国目前已经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相比,各指标基本是一致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刘降斌  陆影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128-129,142
我国金融领域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有效处置,处置的前提是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现实中采用的评估方法,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但也有各自的缺陷,最主要的问题是评估的结果往往与最终拍卖成交价差距太大,让人对评估的准确性及其合理性产生疑问。应针对不同特点的不良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力求发现其投资者可以接受的价值区间。  相似文献   

13.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长期困扰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重构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对金融系统处理巨额不良资产、化解和转移风险极为重要,是解决不良资产定价难和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与证券化相关的制度及符合市场机制运作的特设载体,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分散经营风险,以推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离大量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紧迫任务。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要克服资产评估定价机制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不高等弊端,建立与证券化相关的制度,规范证券化市场交易行为,以优惠政策鼓励多层次持资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不良资产的生成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是指在不良资产生成的一般性的基础上,由于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措施而增加的不良资产,具体体现在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和机构准入自由化及资产账户自由化有可能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文章指出。防范不良资产的生成,首先是解决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其次是重点防范在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后银行出现的过度借贷和企业出现的过度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外银行目前流行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现象,同时也成为人们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流动性障碍的焦点.本文从分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内容入手,阐述了我国实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难点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方良 《商场现代化》2010,(14):151-152
银行不良资产的长期存在在整个国际金融领域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的国家,都为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所深深困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在当前金融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管理不良资产的一种新型的手段与方式。因此,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进行论述,文章首先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陈华 《商业研究》2003,(12):86-89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是商业银行用以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新手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由此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不良贷款证券化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多通过市场询价完成,定价过程缺乏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文章对个人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和绝对定价法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价。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问题资产。由于不良资产在评估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难以控制等因素,评估结果很难做到绝对准确,即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为此,本文借鉴测量误差理论,对不良资产评估误差进行了初步定义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良资产评估误差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控制不良资产评估误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