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涉及到城镇化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建设用地的平衡问题、发展面向农民工培训的半工半读式职业技术学校问题、关于农村抵押贷款的部分障碍问题、关于农民工的失业保险模式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9,(6):15-15
应对农民工大量回流,重庆市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市外输出和本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返乡回流的360余万农民工中九成已经实现了外出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萍乡市扶贫办把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和指导返乡农民工在家创业和就地就业,使就业“寒冬”化为创业“暖春”。  相似文献   

4.
王东生 《特区经济》2009,(5):179-180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农民工被动返乡,产生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心理和价值取向,以提供或创造就业的客观条件。禀赋效应和职业锚理论提供了这种分析基础,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使处于就业低端的农民工.由于自身条件和自我发展空间的限制,从而出现部分向农村回流的新现象。本文通过对劳务输出大市——湖北省赤壁市的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结合当地政府的一些政策,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内地劳务输出省份农民工的影响。并指出再就业的困难之处以及继续外出务工的原因。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工返乡,给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劳动力输出大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缓解大量劳动力涌入的就业压力、发挥返乡农民工的自身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西北各少数民族省份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地方立法,尽快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条例>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务例>等相关法律,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有法可依,并且降低司法救济的成本,为广大农民工提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的良性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何杰锋 《广西经济》2009,(10):44-4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藤县返乡农民工达27332人。该县从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的高度,做到“五个到位”、“搭建五个平台”,力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黄绍华 《老区建设》2010,(21):30-33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恢复,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经济发展,以创业促农民增收,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宵节刚过,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就在县城时代广场举行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服务活动。来自县内外的75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求职者有3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返乡农民工信息登记制度。将返乡农民工信息录入赣州就业网。  相似文献   

11.
12.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  郭苑  徐小琴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39-1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割向统筹发展的渐进式一体化过程,就业结构也逐步得到调整和部分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就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不少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在阐述国外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主要观点,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剧了我国就业压力。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应建立和启动失业预警系统;加大对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政策干预;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长远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是大势所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西藏而言,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最大的标志就是以市场就业为主体。解决观念性矛盾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同时要广开就业门路,树立市场就业光荣的鲜明导向,为已经在企业和区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除后顾之忧,逐步建立促进市场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劳动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做了相应研究。文章分别从加速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就业的抑制、促进和新型工业化与劳动力就业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空间。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的内部机理,以为合理工业化路径选择和有效的劳动力就业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4,(9):96-100
增强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要保障和实现充分就业。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低碳城镇化对就业的保障应该更具公平性并且按照就近原则来推进。文章认为,在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促进就业增长和提升就业质量,必须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扩大就业空间;建立健全劳动力教育培训制度,培养适应低碳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社会就业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considers how education affects off-farm job participation and wages. We use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set from a survey conducted in 5 provinces, 101 villages and 808 households by the authors in early 2005.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kill training and years of experience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positi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ff-farm employment. The average return to a year of education is 7percent, which is high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previous studies. We also find the return to an additional year of schooling to be higher for post-junior high schooling than for junior high and below schooling: 11.8 versus 3.2 percent. We conclude that not only does education still pays off in rural China, but also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8.
高思安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8,24(10):60-64
文章通过建立农村收入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农村收入差距。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构成农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区域间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非农部门发展水平差异所造成的非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农民在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能力上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黎辉 《科技和产业》2009,9(9):48-50,9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严峻。面对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带来的挑战,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为不让全球经济危机变成湖南省就业危机,就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政策首位,把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就业创造型"的经济增长,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