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营银行的建立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避免民营银行的倒闭带来的种种损失,所以社会各界呼吁建立民营银行的安全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本文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批民营银行即将"临盆"之际,关于民营银行如何有效防范风险,以及如何平等准入的讨论也随之升温. 近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题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研讨会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人士均认为,应加快推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步伐.而与之相配套、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是被提及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昀 《经济界》2005,(3):82-84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改革全面加速,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分设,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改制并谋求上市,民营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不断涌现,尤其是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正在逐步开放,这些都将导致竞争的加剧和银行业的优胜劣汰。如何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金融稳定机制,及时对出现问题、破产或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无疑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降低金融风险、解决银行破产倒闭的有效方法。一、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意义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为维护存款…  相似文献   

4.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严 《集团经济研究》2006,(35):297-298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银行在加入存款保险体系之后,不再担心银行挤兑的发生,同时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和成本不受银行资产组合风险的影响,银行会更加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和投资,从而更加容易导致银行的破产和倒闭,违背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道德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存款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之一,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同时,激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否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导致了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10):13-13
支持民资设点民营银行 下一阶段央行将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型金融机构创造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的需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中小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存款保险制度也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银行脆弱性风险、制度运行失败的风险。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只有不断完善外部条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才能确保该制度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降低,以及入世后金融体系风险的加大,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我国理论界正在认真研究国外存款保险制度以期能够成功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设立存款保险制度时,我国应建立公法人存款保险机构、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和固定费率,来实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秩序、利益、公平和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工作正稳步推进,业界对此亦有诸多讨论.本文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涵义、作用及弊端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金融业及金融监管的现状,剖析了当前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机遇和挑战.作者还通过从监管和存款保险的关系、当前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差异以及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作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叶檀 《上海企业》2014,(12):63-63
<正>央行降息是利率市场化的开端,2013年就有利率市场化路线图,取消5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培育大额存单交易市场,建立债券收益率曲线,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从民营银行方面则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逐步放开民营银行。央行此次实行不对称降息,取消了5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放宽存款利率上限到1.2倍,此举立竿见影,资金较充裕的银行存款利率下滑,而一些地方银行一步上浮到位,以争夺存款。存款利率总体下行,金融脱媒继续,银行存款将继续下降。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减少1866亿元,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公平的存款保险费率由银行的初始账面资产负债水平和银行资产的风险水平所决定。只有金融体系中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按照法定的存款保险费率为其吸收的存款缴纳存款保险金,存款保险制度才能有效地化解银行体系的负债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13,(6):14-14
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央行在报告明确,2013年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和破产制度。将积极研究制定"存款保险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等金融法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各有特点,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选择主要包括:坚持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原则;采用强制的参保方式;确定合理科学的保费收取规则;明确存款保险范围;合理选择对有问题投保银行的处理方式。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应注意的问题有: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分步进行;加快配套改革,为全面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扫除障碍;加强对存款保险制度负面影响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5,(22):57-59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核心制度之一,具有抵御挤兑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功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的推出,标志着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但制度的相关实施细则仍未明确。文章通过对一些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在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好 1.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者的利益,降低风险,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誉,保护资金链的正常稳定流通.在世界金融业不断国际化、自由化的情况下,难免会有金融危机的动荡.为了规避,降低这种风险对社会、银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打击,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对发生问题的银行进行担保、补贴或者融资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以存款为标的物的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存款安全和稳定银行信用。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至2003年,全球已有74个国家相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目前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是否建立的问题上,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讨论。目前,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学者占据多数。而我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没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防止银行挤兑,进而维护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银行经营失败的风险加大,因此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显得更加迫切。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进而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个成功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能够在抑制银行的挤兑与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之间达成一个最优的均衡.本文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基于银行自身风险的最优存款保险覆盖范围的设定,同时运用模型结论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了校验,进而提出了该模型对我国建立有效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我国金融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切入,分析了存款保险对于保护存款人利益、保护银行利益以及维护金融业稳定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构想:由政府主导建立存款保险机构,与央行和银监会划清职责边界,对境内所有商业银行实行强制投保,受保存款暂定为居民人民币存款.  相似文献   

19.
存款保险制度在国外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已经酝酿了十余年之久,漫长和艰辛的过程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自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以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若正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必须考虑新的经济环境,从而避开障碍抓住契机,让存款保险制度真正地对现代化金融体系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开放,国内对于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本文在他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建设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及政策探索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构想、存款保险制度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及引发的政策思考以及现实思考及误区解读三方面展开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