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进程还在继续进行中。本文主要对金融自由化的基本含义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了论述。金融自由化是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适应此趋势的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大家庭。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在开放过程中只有吸取其他国家自由化过程中有力的借鉴,趋利避害,才能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
金融深化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次金融自由化的高潮,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此起彼伏。在重新认识和探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自由化带来的各种金融风险,形成了金融脆弱性等一系列理论。根据这些理论,我们认识到一国不仅要了解“金融自由化”,更要了解进行自由化的实施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实施的步骤。本文主要对金融深化理论体系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也揭开了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的帷幕。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发,且主要出现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文章首先概述了相关金融自由化理论,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评价和引介,认为,成功的金融自由化具有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取决于必要的初始条件,应重视并合理设定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次序,等等。  相似文献   

4.
经济市场化次序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都以财政平衡为改革的前提条件 ,但是 ,为政府寻求新的税收来源 ,建立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正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金融自由化理论颠倒了经济发展与金融抑制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证明了财政压力内生于金融自由化改革 ,并且在对经济市场化次序理论进行评论的基础上 ,讨论了建立双轨金融体系对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潮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促进本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和一些做法,提出了加快中国金融自由化的一些策略措施,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进行以自由化为特征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自由化的利与弊,比较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的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客观地对金融自由化加以评述,阐明它是资金按照既定游戏规则进行高效融通的市场化行为,指出脱离有效监管的金融自由化极易导致金融寻租和泡沫经济;同时提出金融自由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应当体现金融可持续发展和金融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真正意义的金融自由化不能脱离金融监管的有力保障,因此正确看待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无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爱德华·肖和伯纳德·麦金农较系统地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后,发展中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自由化为趋向的金融改革浪潮.然而不幸的是,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展现的并非肖和麦金农描绘的场景.西方经济学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反思,斯蒂格利茨等人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对理论的研究以及对日本战后至70年代的经验借鉴,我国现阶段不宜实行全面金融自由化政策,而应实施金融约束政策,这正是我国金融深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利率限制与外汇管制,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明显的成本损失。发展中国家要消除金融抑制就必须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实现金融深化。有效、合理的金融深化实践会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利率自由化和汇率市场化,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金融自由化中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分享金融资源国内外流动带来的利益,但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会使实施国承担较高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冲击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导致该国经济严重衰退,甚至引发政治危机.我国已经走上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道路,但当前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仍存在法制、利率、资本流动、汇率和监管等方面的障碍.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包括抓好法制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合理升值人民币、强化金融监管等,逐渐清除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种种障碍,推进金融自由化,实现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1.
金融自由化在不同的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随着货币体系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形成了一股金融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全面了解金融自由化的问题,准确把握其与风险间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的金融改革,实施正确的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约束还是金融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金融政策经历了从金融深化到金融约束的转变。本文研究了这些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内容框架以及政策取向,探讨了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干预作用,着重分析了金融约束理论的局限性。指出金融约束只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工具,金融约束的最优水平将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最终也向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过渡,从而得出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并非截然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金融自由化能够满足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但发展中国家推进金融自由化,仍需要保有必要的金融管制。财政应担当起金融监管、规避金融风险的职责,并应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西方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金融自由化席卷全球,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金融自由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理论基础的金融工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本西方发达金融市场得以诞生。并开始大规模地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金融工程将对全球的金融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经济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经历的过程.俄罗斯与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可以改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使利率准确反应资金供求,汇率准确反应外汇供求,进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金融自由化也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可能会导致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平衡金融自由化的两面性,将其运用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快速恢复国内经济,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这在当时虽然很好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人们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有战后金融体制内在的不合理性要求金融体制必须改变,国债的大量发行要求有一个发达的国债流通市场,资本、金融的国际化对金融体制的冲击以及金融业务上的技术革新也要求金融体制有所变化等.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废除对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限制,金融债、贷款信托的自由化进程取得进展以及放宽并废除外汇管制等.金融自由化改革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日本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是在经济、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自由化进程造成了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过于迅速,各子公司体制不健全,治理结构较为薄弱等缺陷,而由此也带来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难度.分析这一自由化进程下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总结和吸收经验与教训,将对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及资金移动效率化,金融机构朝向综合化发展已蔚为潮流。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连串的金融改革,金融集团在2001年11月执行《金融控股公司法》后快速整合,成为纯粹的控股公司。探讨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与金融监理制度的现状与发展,将会为我国大陆金融业迈向国际化、全球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确立对日本经济的重要影响可以得见于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发展战略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的过分干预而限制了同业竞争最终导致金融业的惰性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危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分析日本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以金融自由化为出发点,在加快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完善监管体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经济金融化趋势逐步发展。这样的趋势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内涵,也增添了新的困难。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因此,怎样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发展中国家政府要在经济金融化下作出适度的干预,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使收入分配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