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琴 《商业科技》2009,(7):42-42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人们在信息不完全和判断能力不完美的约束下,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理性人,有限理性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决策。人们的行为决策不再象完全理性人那样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内心的相好满意。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3,(3):11-11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与经济行为上的理性并不等同。在日常生活中.要达到目的,只要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努力.就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是在市场经济中.衡量的基础都是对金钱的使用.而最终目的未必都是对金钱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这是赫伯特·西蒙所著《管理行为》书中的观点,最近,国内又出版了其第4版。作者因“有限理性”理论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4.
《商》2016,(10)
行为财务认为,人类的财务活动并不能完全遵循理性的最优决策模型,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心理上的盲目自信、认知偏差和过度风险规避等行为都会导致企业在投资、融资以及股利分配政策上的非理性行为。因此,除了研究最优决策的数学原理之外,还要关注人们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这对于企业更好地建立决策系统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静  蒋葵 《商场现代化》2007,(11X):181-182
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本文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分析中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文章首先分析了人的不理性心理与行为特征,继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对投资者及管理者投资、融资决策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能够更加理性地确定投资与融资决策,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静  蒋葵 《商场现代化》2007,(33):181-182
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本文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分析中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文章首先分析了人的不理性心理与行为特征,继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对投资者及管理者投资、融资决策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能够更加理性地确定投资与融资决策,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消费者购房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认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充分、由于情感上的冲动和“瞬时效用”的影响、由于盲目地追随别人而失去独立的判断,人们在购房过程中的确会出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这种不完全理性行为普遍存在于使用性购房和投资性购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9.
收益矩阵是博弈局中人做出决策的核心依据,理性的局中人追求收益最大化.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应该考虑风险对局中人决策的影响,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分析认为,完全理性的局中人不会单纯追求收益最大化,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不同的局中人,面临风险的大小往往决定着他/她的决策,智猪博弈的结局也是小猪无法承受风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消费者购房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认为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充分、由于情感上的冲动和"瞬时效用"的影响、由于盲目地追随别人而失去独立的判断,人们在购房过程中的确会出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这种不完全理性行为普遍存在于使用性购房和投资性购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艾耀楠 《中国市场》2015,(8):123-124
每个人都生活在博弈中,决策是人们不断做出的行为。面对处于优势的竞争对手,人们往往不甘落后,争先而上,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文通过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总结出"先行者处于不利地位"的结论,以此指导完全信息下决策者的最佳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2.
行为经济学由于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领域,从而修改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范式.文章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一些非理性因素,据此认为由于可得性造成的偏差、由于锚定现象造成的偏差、以及由于"小数定律"造成的偏差,都会让旅游者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出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性”经常不符合经济人的选择行为,特别是在传统观念还极强的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对决策的选择往往受到“家族理性的制约”。家族理性具有“利他主义”的特征。在家族企业决策过程中,家族理性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中的个人利益的取舍必须依照家族理性的整体判断,其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必须符合依家族理性的判断而形成的行为要求。“家族理性”的假设符合现实生活中家族成员的某些政策决策。产权不清晰、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等都是家族企业无奈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萍 《商业时代》2007,(25):68-69
本文从行为财务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决策者有限理性行为的表现,旨在说明财务决策是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性不完备和认知偏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雪军  蔡健琦 《商业研究》2003,(14):107-110
行为金融 (behavioralfinance)结合了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研究 ,认为人具有启发式 (heuristic)和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两大类心理决策偏差 ,从而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了用标准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异常(anomalies)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 ,并结合经济学理性假设中的理性行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 ,提出相对理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叶谦 《商业研究》2004,7(17):11-15,59
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使人们对市场理性和投资行为认知产生了质的飞跃.投资过于自信,逐利交易战略自毁,行为评估非理性暴露及非理性交叉等因素,导致市场是不完全理性的.但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贴水困惑,异常交易量等市场异常现象,市场是有限理性的.约束与最优模型简化,交易成本和心理风险偏好对完全理性做了修补.一种投资决策可以在习惯层次、想象层次和推理层次上形成.  相似文献   

17.
周萍 《商业会计》2011,(26):51-52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所有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收益权"和"控制权"不能全部合同化和契约化,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一系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存在。理解契约的不完全性,是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构建的关键。"契约人"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而且有时候会以欺诈手段谋求自身利益,即契约人都具备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特征。当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同时存在时,会产生严重的契约困难,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的重新构建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叶菲  何康 《商业研究》2003,2(24):99-101
行为金融研究发现 ,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非完全理性 ,“倾向效应”普遍存在于个人投资者和投资专业人士中。了解“倾向效应”及其心理动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网购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其网购行为往往呈现出有限理性特征.这种有限理性行为无法通过期望效用理论完全刻画.为此,本文以前景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一种能有效描述大学生网购决策行为的分析方法.首先,运用前景理论建立大学生网购决策行为模型;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基于期望效用理论,通过实证案例实...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新古典金融理论一直忽视投资者行为这个要素,将人设定为理性人,并将投资者决策视为纯理性的决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则试图将心理学与金融学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采揭示股市异象的动因.本文试图梳理行为金融学关于股市异象的相关研究,并对投资者行为的主要模型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最后对我国投资者行为与股市异象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借此对行为金融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