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广州的“幽兰门”始见于清代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一书中。该书说:“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四十年代,丰景新先生注释说:“幽兰门即靖海门”(见《广东文物》卷6第43页)。最近,卫家雄先生在《外贸名城——广州》一文中仍沿用此说。(见《广州修志通讯》1986年第1期)其实,广州的城门根本没有幽兰门。清代时,  相似文献   

2.
《广州日报》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九日刊登的黄钺先生《赵佗轶闻》一文,该文说,赵佗的女儿净慧公主“抗婚不遂,就愤然出家,这就是广州净慧寺的由来”。此说有误。据《史记》,赵佗死于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名丛谈》(载《地名知识》1981年第6期)在叙述海珠石和珠江时,引录黄泰泉旧《广东通志》说:“珠江源于三江,合流于城南,中有海珠石,是谓珠江。”说东、西、北三江合流于广州城南,是引录文献而未经细究造成的错误。实际上,珠江三源,仅古西、北两江的下游曾有过干流或重要支流合经旧广州(番禺)西北或西南外侧,过城南东流入海,而东江的下游,从不流至广州城南。依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广州南海县“南海”条:“南海在县南,水路百里。去州东八十里有村,号曰古斗,自此出  相似文献   

4.
说话     
广州话的“说话”就是话的意思。“讲话”可以说“讲说话”,“说话”是个名词。“说话”当名词用在当代其它方言中虽少见,但在古代却屡见不鲜,光在冯梦龙的“三言”中,我们就发现了不少例子。《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许公道:此事与下官无干,只吾女没说话就罢了。”“没说话”即“没话”。《月明和尚度柳翠》:“方晓得在显孝寺参师及水月寺行者一段说话。”《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又:“李万笑道:去多少时,有许多说  相似文献   

5.
《“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与景云政治》一文认为景云二年太平公主被太子党排挤到蒲州后利用其党羽裴谈身为蒲州刺史、又跨行政区划兼关内盐池使的机会控制京师地区和朔方军的食盐供应 ,迫使太子李隆基低头 ,主动请求太平公主回京 ,由此太平公主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用盐进行政治斗争之人。而笔者认为 ,京师、朔方军的“食盐短缺”是不存在的 ,而朔方军的控制权在这段时间里非但没有旁落 ,反而被太子党愈加牢固地握于手中。所以说 ,《“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与景云政治》的结论很可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面对着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部门和经济工作者注意的问题。《广州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应用“带状结构”理论探讨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应用》)一文,提出了建设“大广州市”带状城市的宏伟设想,也引起我探讨这个问题的兴趣,愿将管见抒发出来,求教于众。《应用》一文提出“以原广州市区为核心,西连佛山,南达深圳,在长一百二十公里,宽四十公里,总面积达二干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沿高速铁路(公路)把深圳  相似文献   

7.
打阿嗤     
阿嗤,表声之词,北方人叫喷嚏(音替),广州的打阿嗤就是打喷嚏。嚏,最早见于《诗经·邶风·终风》:“愿言则嚏。”其诠释是:“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又谓:“今俗人嚏则日‘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宋苏东坡《元日》诗:“白发苍颜谁肯记,晚来频嚏为何人?”诗人用的“频”字实在形象生动。元康进之《李逵负荆》杂剧:“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这个韵语料是当时流行的俗谚。又《散曲》描写闺情:“不怕人尤(歹带)(滞留),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的),没工夫说里(哩)!”(笺注:阿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普通话所说的“脖子”,广州话叫做“颈”。这个“颈”字是广州话保留古汉语影响的一个例子。据《说文解字》:“颈,头茎也。从页,(?)声。”《广韵》说:“颈在前,项在后。”《广韵》的解释,即前人所说的“析言”(分析地说),如果笼统地说(前人叫“浑言”),颈和项都是指脖子。所以《左传·囊公十八年》原注说:“颈之与项,亦一物也。”“颈”,可以用于人,指人的脖子,如《荀子·荣辱》:“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又如《荀子·强国》:“譬之是犹欲寿而(歹勾)(刎)颈  相似文献   

9.
《广州研究》1986年第9期发表了张宏基、刘永杰两同志《对广州“六五”期间宏观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下简称《剖析》)一文,文中提出了广州“六五”投资、消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中山四路“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东邻有条芳草街。《羊城晚报》1981年12月23日的《芳草街》一文认为,其得名于明崇祯末年的芳草精舍诗社。事实上,“芳草街”地名的出现早于芳草诗社。证据有三: 1、当时的番禺学宫(即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里,曾立有一块《重修番禺儒学记》的碑石。该碑记述了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新任番禺知县黄鸣乔力主重修番禺学宫的经过。其中记载道:“东边侵地悉复,直至芳草街。”碑文是曾与黄鸣乔相处的徐兆魁所撰,可信。 2、番禺学宫还有另一块同名碑石,碑文撰者潘士达有如下一段感慨:“按志,番禹县学西抵县冶,南抵街,北抵金家园,今故无恙,惟东偏芳草街为廛民所割,与诸生斋舍牙错而居,岂其无所缘而敢迫处此?”此碑文撰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  相似文献   

11.
广州城最早建于何时?传说纷纭。清朝有人在越秀山麓建立石牌坊,上刻“古之楚庭”四个大字。从此,很多人谈起广州历史,便把“楚庭”作为广州建城之始,其实此说并不可靠。一、广州并非楚国辖区关于“楚庭”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马摠所撰的《通历》。《通历》说:“周  相似文献   

12.
据唐代薛用弱的传奇小说集《集异记》和《广州府志》、《番禺县志》等记载,唐代开元七年(719年)八月二十一日,广州“夜漏未艾,忽然天晓,星月皆没,而禽鸟飞鸣矣。”原因是夜空中有物“双目若日,照耀千里,毫末皆见”。这次有史可查的广州夜空奇观,与现代世界各地报道的不明飞行物现象相似,是历史上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广州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13.
花县县名是怎样来的?据《广州经济年鉴》载:“因城北六公里处有一座岩石纹似菊花的菊花山,花县由此得名”。(见1983年《广州经济年鉴》442页),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缺乏历史根据的。花县建县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建县的经过详载于清代《花县志》中。康熙二十三年广东巡抚李士桢《请立县治疏》说:“广东花山一带地方,为番禺、增城、从化交界,绵亘五百余里,历代以来向为藏奸之薮,若图净  相似文献   

14.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令开海贸易,分别设粤、闽、浙、江四海关。但粤海关设置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说:其一:粤海关设于粤东的(?)门。现许多有影响著述都持此说。如最近出版的尚(?)主编《中国历史纲要》一书也持此说。其二,粤海关设于广州。彭译益《淯初四榷关地点和贸易量考察》一书即持此说。但此说影响不大。其三,粤海关初设于澳门,后迁广州。  相似文献   

15.
    
广州话里的“争”,是“差”、“欠”之意,如“争一分钟落课”(差一分钟下课),又如“我争你一毫纸”(我欠你一角钱)。“争”的这种用法,始见于中古。杜荀鹤《自遣》诗:“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晏几道《蝶恋花》词:“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宋以后,小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6日我应邀来到广州“鸣泉居”,参加广州社会科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当时,会务组送来5本书和两本装订好了的资料。我翻了一遍,此外还看了一下《广州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中有关广州社会科学院的报道,增进了不少有关这个研究院实行社会科学研究产业化的认识。因此,我就着重讲讲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州古代(汉前)为什么称为番禺?向来有多种解释。一说是根据《水经注·浪水》称:“今入城东南遍,有水坈陵,城倚其上。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傥谓番山之禺也”的说法,认为广州名为番禺,是因为城在番山之隅。另一说则根据《后汉书·地理志》的说法,认为“番禺县以有番山、禺山得名”。以上说法,对番禺一名的来源并未能解释  相似文献   

18.
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一说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天竺国(在今印度境内)香至王第三子、名僧达摩从海道至广州,建西来庵(今华林寺)传教,成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当时达摩登岸处,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卷三八至四一《地理志》一至四所载各道州府户口,有几种情况:(一)有两个时期的数字,即“旧”(贞观十三年)户口数和“天宝”户口数;(二)只有一个时期的数字,有的是“旧”,有的是“天宝”,有的不说年代(笼统地说“领”)。《新唐书》卷三七至四三下《地理志》一至七下所载各道府州户口,除京兆府说明是“天宝元年”数字外,其他府州则年代从略。  相似文献   

20.
六脉渠     
六脉渠是古代广州城区的主要排水系统。根据一九二九年《广州市政府统计年鉴》第一回的记载,“公元1380年即明太祖十三年……疏浚旧濠周长二千三百五十六丈五尺,环绕内城称清水濠。东由新城入,西城出即今之(东、西)濠也……古渠有六,贯通内城,渠通于濠,随潮汐之上下为浅深,舟楫可通,风涛无虑,盖所以卫城,亦通水利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