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企业年金的建立对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增强国企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和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设企业年金栏目,邀请企业年金方面的专家及企业对企业年金的政策、理论和实践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期企业年金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经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年金作为提供退休生活保障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模式选择,文章对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缴费模型作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3.
实问实答     
企业年金发放转移有哪些规定编辑同志:作为普通职工,我们都十分关注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听说最近新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请问该办法对企业年金发放、转移有哪些相关规定?朱卫东等朱卫东等同志:你们好,发展企业年金对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年金试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企业年金的含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从而使企业年金更好的撑起养老的第二把保护伞。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二大支柱,对于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健全企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产生的问题,根据其在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7年年末,铁路企业共有200余万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铁路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生产特点,职工对企业年金政策及运作原理缺乏了解,对企业高度信赖和依存,因此重视并做好企业年金支付管理工作,把职工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不仅是年金管理的工作职责所在,也是更好地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需求、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企业而言,一个完善的企业年金方案既可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又可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对个人而言,企业年金也是减少退休前后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年金 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改革思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即由政府通过征税或缴费方式强制实行,它能保障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即在政府鼓励下由企业自行建立,采用个人账户积累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它能提高老人的退休生活水平;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保险公司以商业保险的形式推出,个人自愿投保。  相似文献   

9.
《山东劳动保障》2011,(2):72-72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年金及储蓄,这三个途径被称之为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保证广大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企业年金则是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企业选择的为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保障的力度和强度,使职工在退休之后仍然能够维持退休前较高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现状的前提下,从年金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年金对退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年金收益对年金储备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对年金健康发展有益的两点意见:一是应在一定条件下合理调整年金缴费比例;二是应进一步加大年金投资比例,并对现阶段普通家庭平均消费支出做了预测,检验现阶段年金缴费是否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危机。  相似文献   

11.
沈艳 《人力资源》2005,(7):66-68
2007,企业年金备受关注 在经历了多次风传出台、多次等待之后,2007年1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同年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两个<办法>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构成了当前中国企业年金法律和监管体系的主体部分.两个<办法>揭纱面世,立即成为业内的一个焦点话题,一时间企业年金成为当下最热的词汇之一.今年年初,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公布了作为启动企业年金市场最关键的一部规章--<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以及与之配套的另外三个文件,并于200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至此企业年金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已完全搭建,作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年金制度将在全国铺开.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近二十个年头.按照改革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可以把国有企业改革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6年.主要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进行.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这一阶段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调整和明确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有益补充。随着我国企业年金的积极发展,它所具有长期激励等功效,更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实现。文章在分析我国企业现有的长期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企业年金在我国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地位与作用,并相应地给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安置退休后企业职工的老年生活,给予他们有保障的未来,已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为此,世界各国政府积极规划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改革,纷纷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年金入市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又称补充养老保险,被誉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2004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正式产生,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都已经步入“快车道”。企业年金这样资金量巨大、投资期限长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必然会同资本市场形成联动发展、互为促进之势,同时推动金融机构的全面业务创新。年金入市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首先,企业年金将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在新的法规框架下,企业…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认定的金融机构名单,这标志着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文章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进行了解析,并对证券公司参与企业年金的业务定位、业务发展策略和潜在风险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的给付方式分为待遇固定模式(Defined benefit)和缴费固定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两大类。待遇固定模式是指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或分期支付一个明确数额的退休金,只要职工退休时企业有能力履行支付义务,企业是否按时提取年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业决定。缴费固定模式是指企业按照年金计划的约定,每年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年金,职工退休时所能领取的退休金取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国外也称职业年金或者雇主发起退休计划。我国的企业年金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及职工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保证职工在退休之后,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养老保障、薪酬分配和员工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婷 《财会月刊》2010,(6):19-20
一、企业年金的相关税收规定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制度。企业年金南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员工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退休则可领取双份养老金。企业年金可以说是保障员工退休生活的“第二支柱”。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在国外又称为职业年金、私人养老金计划、公司年金计划等,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邓大松、刘昌平,2004).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我国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企业年金"这一概念.企业年金的发展为会计界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企业年金会计.企业年金会计是指对企业年金的筹集、运营和发放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和监督.施行企业年金会计的目的在于可以比较清晰的反映出企业年金业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有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与企业年金相关的会计信息;还有利于加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确保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