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危机都是以其发源地命名的,从1994-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到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如此.鉴于没有人会对我们最近这次全球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谁提出质疑,我们就应当给它冠以一个合乎逻辑的名字:西方金融危机.西方领导人在这一点上不愿实事求是,这反映出,他们不可能认真思考美欧为避免危机重演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这令全球其它地区、特别是亚洲感到担忧--尽管西方领导人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2013年的圣彼得堡G20峰会,增长是中心议题。中国需要用好G20平台,说明到底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及其对管理目前和未来的全球经济和全球安全的极端重要性。G20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作为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全球回应,在一些西方国家(如加拿大)的推动下,1999年G20在德国诞生了。G20诞生以后几乎接近十年,不为一般人所知。只是到了2008年,陷入金融危机中的美、英深感西方无法挽救这次危机,需要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参加。当时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以及欧盟领导人,居然想到一起,要G20而不是G8来"救市"。一下子,G20名声大作,从  相似文献   

3.
李东星 《特区经济》2009,(12):85-87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造成很多美国金融机构的倒闭,很快危机又蔓延到世界其他各国,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的金融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和1997年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进行对比,说明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并且指出这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周刊》10月26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正借着30年来繁荣发展的势头快速渡过全球金融危机。更确切地说,自从顺利渡过上一次大型全球危机(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北京就因为在金融风暴中一枝独秀而饱受赞誉。所以预言家们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国这艘超级油轮不会突然转向,  相似文献   

5.
过剩流动性可能催生泡沫 全球金融神秘莫测,激动人心,有时却缺少顾忌。而今,过剩“流动性”的幽灵正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游荡。这究竟是一个暂时性的隐忧,还是像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将会威胁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呢?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问题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这场危机是怎么引爆和蔓延的?它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其破坏力之大、传染范围之广令全球经济蒙受损失,那么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是怎样从一国传向另一国,传导机制有哪些,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我们从历次危机中得到的启示,进而探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传染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海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时期,而在这两个时期的末期都遭遇了金融危机。第一个阶段末期爆发亚洲金融危机,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使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也意味着第二个高速增长时期结束。那么,这两轮高速增长有何异同,两次金融危机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有何不同?此外,亚洲金融危机后,上海出现连续五年的平稳增长时期,那么,在当前更为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上海经济后续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中国经贸》2010,(17):58-5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G20峰会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舞台,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也逐渐成为主流意识。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施特劳斯·卡恩表示,各国领导人正失去在全球层面进行合作的部分动力。在金融危机高峰阶段,各国领袖在协调政策方面显示出了极大决心,但他们现在越来越优先处理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观点     
《环球财经》2008,(5):18-18
这将是很痛苦的一次调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将会因贸易保护主义而导致被瓦解危机。我们正在上世纪30年代以采最糟糕的金融危机的半山腰上。  相似文献   

11.
西方左翼学者、共产党人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金融化"、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停滞趋势,批评西方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只是"维护有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造.他们认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的战争和革命的浪潮.西方左翼学者和共产党人从不同视角对金融危机所作的深刻反思是当代需要的觉悟,但是他们也有一些观点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1997年菲律宾发生的金融危机和2007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给菲律宾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条件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两次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这一挑战的应对,最终要落实到当下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与科学定位,因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本质都是由一定的人与社会关系所支撑的。文章以伦理学为研究视角,回顾了支撑现当代中、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伦理架构,进而铺陈了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研究中的基本路向,这对消解当下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9月中旬开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席卷全球.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已受到严重影响,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重考验。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样也考验着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商业周刊》10月22日】健康的全球经济也不时需要金融危机吗?现在华尔街的公司正在忧郁地计算次级贷款呆账,美国楼市远未跌至谷底,此时提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些敏感。然而,在自1987年10月股市暴跌以来的20年里,我们看到五次大的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爆发时,似乎都可能造成巨大破坏。例如,1990年至1992年的信贷危机当时被称为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从某些方面衡量,2000年至2002年的技术股暴跌是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熊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叶雷 《产权导刊》2014,(9):79-80
正危机暴露的是问题,一场全球危机至少暴露了主要大国之间的问题。在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现任耶鲁大学全球事务与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的史蒂芬·罗奇看来,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将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失衡问题暴露殆尽,中美两国现在的经济关系就像是一种相互间过度依赖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贸易传染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次带有传染性的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比索危机,以及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三次危机不仅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带有波及整个区域甚至全球其他国家的特征。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传染效应”的概念,对传染效应提出各自的定义.分析危机传染的渠道并提出增强抵抗传染能力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研究危机发生的机制,而重在研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本文首先用大量事实证明亚洲国家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从理论上说明贸易渠道传染的竞争效应、收入效应和双边贸易效应,然后以受危机波及国家的大量宏观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证明贸易渠道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染中是最显著的。本文也基于这一实证研究,指出了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尽管没有人预期亚洲金融危机将再次爆发,但当今全球投资状况的确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7月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年7月后步入了加速轨道,造成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目前,其影响力和冲击力仍在持续,我国乃至我省的经济发展也难以在此次危机中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危机的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2008年10月份以后,经济运行环境明显趋紧,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增大。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乃至我省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所遭遇的第二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谓金融?     
美国于2007年7月,出现次贷危机。到2008年秋,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仅裂变成全球金融危机,而且转变成十足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严重冲击,给多国带来社会失业、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