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杨 《辽宁经济》2006,(1):89-89
股权是公司的投资人基于股东资格,依照公司法律制度和公司自身章程的规定,在公司中享有以财产为核心的权利。股东投资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当转让股权能比继续持股获得更多利益时.股东当然选择转让股权.因此.各国的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均赋予了股东自由转让股权的权利。但是任何权利行使都有自己的边界,股权转让也不例外。在实践当中,股权转让纠纷时常发生.主要是由于股权瑕疵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公司资本瑕疵引发法律争议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实行法定资本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制度和验资制度。出资瑕疵行为违反了公司资本充实原则,抽逃出资行为则违背了公司资本维持原则。当这两种资本瑕疵行为存在时,会引起一系列法律纠纷。其中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责任范围以及股东补资的法律后果如何确定,股东身份和股东权纠纷、股份转让纠纷中的有关问题,目前都还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对此,应从《公司法》的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出发,对公司、股东以及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3.
股东出资瑕疵是指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存在缺陷,违反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一种行为。瑕疵出资人将其股权转让后,其对公司承担的出资填补责任应由受让人和出让人承担连带的填补责任。  相似文献   

4.
马涛 《改革与战略》2008,24(7):63-66
如何制定完善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规则是各国公司法不可回避的问题。修订前我国《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规则存在诸多缺陷;修订后《公司法》从多个方面对股权转让规则进行了完善和发展,这些完善和发展既涉及股权转让的一般规则也涉及股权转让的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5.
公司瑕疵设立的情形十分复杂和普遍,而我国《公司法》经过多次修改仍有不足,本文从公司瑕疵设立的产生原因、立法模式入手,对《公司法》相关方面的制度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作了细致规定,弥补了我国对此仅有《公司法》22条规定的空缺。有效的决议要求程序要件和内容要件的齐备,否则就会得到否定评价。若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利益主体可以采取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7.
莫小春 《特区经济》2012,(1):112-114
我国《公司法》确认了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但其救济体系有一定的滞后和缺陷。缺乏非诉救济途径的规定、决议瑕疵诉讼类型不完善、行使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诉权主体范围过于太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判决效力界定不明晰。为进一步保护中小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交易秩序,建议引入非诉救济途径,同时完善诉讼救济途径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
郭佳宁 《特区经济》2011,(1):127-129
股东会决议作为公司的核心文件,是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贯彻实现。为保护股东和公司的合法权益,各国公司法均对股东会决议的内容和程序作出特别限制,股东会决议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即构成有瑕疵的股东会决议。伪造的股东会决议属于股东会决议瑕疵的范畴,但与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可撤销在逻辑前提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其性质应为股东会决议的不成立。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决议瑕疵的类型划分存在缺陷,应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公司是一个多方利益集合体,是一个极其容易发生纠纷的组织。近几年,关于公司决议瑕疵纠纷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一些大型的公司决议瑕疵案件成为了舆论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公司法》相关规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适用《公司法》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增多,一些法律适用问题争议较大,裁判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发生,同时又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使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了《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对公司决议瑕疵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权即股东向公司转让出资财产所有权的对价 ,是一种典型的财产权 ,具有可转让性。我国《公司法》对此仅作了简单的规定 ,对于因自然人股东死亡、离婚等法定事由引起的股权转让及股东变动问题未有任何涉及。研究这一立法缺失对公司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特区经济》2010,(10):247-24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新《公司法》的颁布,对我国公司在股东权益和公司治理方面,明显比旧《公司法》更加完善和具现实性。已经正式实施的新公司法,公司股东权益在以下五方面了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主要就公司股东在重大决策参与权、股份转让权和责任约束机制等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韧 《科技和产业》2010,10(9):91-93
虚拟企业内有效的知识共享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从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特点以及影响企业内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机制构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方赛迎 《特区经济》2010,(11):259-260
董事诚信义务在《公司法》中予以确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而具体可通过对《公司法》第148条的丰富和完善,明确董事对公司除负有忠实义务、勤勉义务之外,还需负有诚信义务,即董事不得故意让公司失信,不得故意失职、有意懈怠职责。如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则需在一定的限度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李海燕 《改革与战略》2008,24(3):135-137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中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公司资本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商法的修改和2005年的公司法的制定,有了巨大变化。2005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也作了很大改进。本文通过中日两国最新确定的公司资本制度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斌  田田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89-92
新《公司法》放宽了公司转投资对象的限制,也取消了投资额的比例限制.这一改变有利于公司发挥自主经营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然而,为了限制公司转投资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公司法》应该增加公司章程的例外规定、相互投资的信息披露及表决权限制、程序方面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B股市场与A股市场并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舟  张婷 《特区经济》2008,235(8):108-109
本文从B股市场的设立与发展谈起,论述了B股市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其功能和作用正在逐步丧失的现实,详细分析了现在B股市场主要面临的问题,并且将A股市场与B股市场,H股市场与B股市场相比较,提出了A股市场与B股市场并轨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沈爱玲 《特区经济》2011,(5):124-125
区分原则强调股权出质登记是股权质权的生效要件而非股权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股权质押合同效力由合同法调整。股权的权利属性决定了股权出质应受公司法规制。公司法对股权转让与出质的规定直接影响股权质押合同效力及股权质权的取得。  相似文献   

18.
对新《公司法》中转投资规定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赛男 《特区经济》2006,(1):292-29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7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新《公司法》。新《公司法》放宽了公司转投资对象的限制,取消了投资额的比例限制。这一改变有利于公司扩大规模,有利于市场的繁荣和发展。然而,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解决相互投资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增加投资状况公开、相互投资及表决权限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彭世权 《特区经济》2008,235(8):229-231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三资企业立法与经济发展及WTO的要求存在许多矛盾。在内容上,三大法律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与国内的其他法律如《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存在许多重复和矛盾。外资企业法违反了WTO协议的国民待遇原则、TRIMS协议中的市场准入原则,所以应该废除我国三大外资企业法,同时吸收其中的先进立法经验,与公司法并轨。  相似文献   

20.
出资转让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公司存续期间退出公司的唯一方式,而我国《公司法》对这一问题仅作了简单一般性规定,很难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本文对股东之间相互转让出资、股东对外转让出资的限制及其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的不足及其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