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 2001年3月10日,A 公司与 B 公司签订100吨棉纱购销合同,合同约定:"A 公司供给 B 公司21支棉纱100吨,18300元/吨,总计价款1830000元,合同签订之日 B 公司预付50万元,A 公司应于同年3月20日送货至 B 公司,B 公司验货付款100万元.余款同年5月底前付清。"合同签订后,B 公司交付了50万元预付款,A 公司按约将货送至 B 公司指定的地点,此时 B 公司只筹集50万元,要求卸车验货。A 公司拒绝卸货,等候3日,B 公司仍未筹到100万元。A 公司将货拉回。此后,B 公司诉至法院要求 A 公司返  相似文献   

2.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火箭制造公司和纽波特纽斯船厂合作生产21世纪船用新型推进装置——永磁推进器。 1996年2月,洛克希德·马丁火箭制造公司接获了为美国海军设计一种可利用大功率永磁电动机的集成动力装置(IPS),该合同价值5000万美元。根据合同要求,洛克希德公司正在设  相似文献   

3.
<正> 1999年9月7日,新集公司与晨康公司签订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一份,约定由新集公司向晨康公司供应烟煤21000吨,首批发送3000吨;第二批煤送到后,晨康公司必须一次性以现汇或银行承兑汇票付清第一批货款,依此类推,二票结算。合同签订后,新集公司先按约定发送了第一批货,共计3122吨,但此后该公司就不再供货。新集公司诉称,原因是晨康公司要求暂缓发货及未能提供税  相似文献   

4.
<正> 编辑同志:我商场与一摩托车销售公司订立合同时,该公司代理人以"来得匆忙,未曾带章为由"只在合同中签了字。我商场要求履行合同时,该公司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便借口未盖公章断然拒绝。请问:此类合同是否生效?读者:王振中王振中读者:对此类合同的处理,应依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一是当事人一方已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如一方交付了货款,另一方已收取的,只要采取的是书面形式,无论是否盖章都视为有效。二是合同未履行,也没有盖章,则属合同没有成立;三是在合同不  相似文献   

5.
<正> 1997年4月,一姓陈的业务员持宏艺公司的公章来到梅山公司下属的石料厂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并领走价值14万余元的石料。此后,梅山公司几度到宏艺公司索款,宏艺公司均不认账,梅山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处理。庭审中,被告宏艺公司称该公章系工程专用章,而非合同专  相似文献   

6.
<正> 编辑同志:我是从事家电生意的个体老板,去年8月,我与市家电公司签订了50台彩电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家电公司在一个月内交货,我支付了3万元定金。我要求对双方的购销合同进行鉴证。于是,我们向市工商局提鉴证申请,该局工作人员签暑了鉴证意见:"经审查,本合同符合鉴证条件,予以鉴证",并加盖了市工商局合同鉴证专用章,收取鉴证费500元。过了一个月,市家电公司未履行合同,经我催促多次,均未履行。后起诉至法  相似文献   

7.
案情回放 2009年9月,中国A商贸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干辣椒贸易合同,合同签订后,中国A商贸公司与大连C货代公司签订了《货运代理合同》,合同约定,由大连C货代公司代理货物在起运港的相关出运事宜。合同签订后,大连C货代公司向D船公司安排了订舱出运。货物自大连港起运后被顺利运至美国的华盛顿港,货到港后,美国B公司拒绝接收货物,导致货物在目的港无人提货,后D船公司通过大连C货代公司告知了目的港货物无人提货的情形,要求就货物处置出具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不久前,我哥跟几个朋友集资成立了一个小纺织厂,主要生产麻袋和蚊帐。由于腿脚勤快,头脑灵活,效益还不错。次年四月,他们接到安丘甲公司定做1500条麻袋的合同,不久,我哥按时把符合合同要求的麻袋送到安丘甲公司。公司负责人查看后说:"不用卸车了,你把货直接送到我的客户安丘乙公司处,拿着他们开的收货单到我这里结  相似文献   

9.
<正> 某公司与两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合同约定:"在试用期内,双方均有权随时与对方解除劳动合同。"两个月后,公司压缩规模。于是,公司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诉其中的一人:"根据合同关于试用期解除合同的规定,决定立即与你解除合同。"被炒者在请教了专家后,要求公司证明自己不符合录用条件,但公司的回答却是:"试用期解除合同不需要什么理由?"于是这位被炒鱿鱼的职工以公司违法签订无效合同为由,将公司告上了法庭。他说,"公司违反了《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就货物采购事宜签订了相关购销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每逾期一日,应按未付货款总价的千分之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甲公司对此不持异议且承诺放弃对违约金进行任何调整”。合同签订后,乙公司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但甲公司未如期支付剩余货款。乙公司催促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及约定的违约金。  相似文献   

11.
<正> 1996年9月,某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100万元,期限为2年,银行要求饮料公司提供担保。饮料公司找到以前有业务来往的塑料公司,塑料公司经理王某答应了饮料公司的请求,与银行签订了连带保证责任合同。到还款期限后,银行诉至法院,要求塑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支付余下的40万元贷款。尽管塑料公司在答辩中称:根据《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能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  相似文献   

12.
商界咨询台     
《商界》2005,(10):89-89
长沙 彭朋 我与外贸局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外贸局将其所属的外贸进出口公司租赁给我经营,自主经营,亏损自负,如违约另一方可终止合同。后来由于我拖欠租金,外贸局起诉要求解除合同、给付租金。请问:外贸进出口公司能租赁给个人经营吗?双方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3.
《对外经贸财会》2005,(11):16-16
我国A公司与某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锡制品的合同。B公司在提供了首批优质货品后主动提出允许让A公司对其开出的汇票远期汇款,在见票后18个月支付合同总款项500万美元,但要求该汇票由我国银行承兑。承兑后,B公司保证在18个月内交付合同剩余货物。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A公司接受该提议后,B公司即将该汇票在马来西亚的一家美国银行贴现,  相似文献   

14.
<正> 1996年8月7日,某铸件厂与某电子公司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合同约定:"电子公司定购铸件厂1万个落地扇底盘,单价20元,在1997年1月底交货。"合同签订后的第2天,铸件厂听说电子公司负债累累,加之该公司已欠他们7万货款,就担心其到时履约有困难。为了  相似文献   

15.
<正> 编辑同志:我公司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商品房预售合同,购房价款为30万元,且该合同经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鉴证。三年多过去,房地产公司仍未能交付商品房。后经了解,该房地产公司未取得商品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11,(9):68-68
中国南车近日宣布,公司新获中东地区25.4亿元(2.8亿欧元)地铁大单,这是该公司目前最大的地铁车辆出口订单。据悉,该项目合同预付款已经到账,合同正式生效。根据合同要求,首批列车将在合同生效后21个月内交付。  相似文献   

17.
<正>我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出现货款纠纷。为了要回该公司欠我公司的货款,我公司一直积极与该公司协商,该公司在同意三个月内还款同时,还将一张定期存单抵押给我公司,表示如果他们不还款,我公司可以将这张存折变现。我们先签订了抵押合同,之后又签订了还款协议,在我公司的一再要求下,该公司将定期存单交到我们公司的手中。三个月后,该公司果然无力还款。当我们要求对这张定期存单进行变现时,该公司却到银行对这张定期存单进行挂失,阻止我公  相似文献   

18.
申诉人和被诉人签订了合资经营装潢公司合同。合同规定:申诉人和被诉人出资各占50%,被诉人未按合同规定人资,申诉人和被诉人又答订了“设备合同”,委托被诉人购买了合营公司所需的设备,申诉人支付了货款,但未见原始发票,申诉人提请仲裁的要求是:被诉人对付未入资的违约金。并将两台印刷机退给被诉人,被诉人应退回开走的属于合营公司的一辆 车;赔偿给申诉人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被诉人答辩称:1、申诉人迟付了两台印刷机货款;2、申诉人擅自以合营公司名义贷款人民币60万元,而且用人不当。因此申诉人应对其损失自负其责,仲裁庭认为;构成违约是被诉人未接合同规定向合营公司人资。两台印刷机的卖方石油是被诉人,且合营公司已接受了这两台印刷机,故申诉人要求退回的理由不足,至于申诉人提出的其他经济损失涉及结业清算,但申诉人并未提出清算申诉,仲裁庭裁决,被诉人应支付违约金,并将开走的合营公司的车退还合营公司;对于申诉人的其他经济损失,不能进行裁决。  相似文献   

19.
<正> 广东梅州市的罗先生,在报上看到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刊登的跨世纪能源——新型低成本高能合成液化气广告,觉得前景诱人,于是就前往武汉实地考察,并与该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甲方)将合成液化气生产技术转让给乙方;保证化工原料在乙方当地易购并保证每瓶气生产成本不超过20元。乙方向甲方支付技术使用费8800元。罗带着合同回到梅州市购买原料生产,但跑遍了整个市区都无法买到生产合成液化气的原料。他向武汉该公司求助,该公司置之不理。一气之下,杨先生找到律师事务所准备起诉该公司。当他向律师说明事因并出示了与该公司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时,律师看后对他说,你中了  相似文献   

20.
<正> 某甲公司利用某乙公司对市场行情不甚了解的情况,于2000年10月和乙公司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甲公司作为卖方(供贷方)伪称有关商品的价格行情,并声称由于国际市场的原因,价格将进一步上涨,乙公司轻信甲公司,订立了合同。该合同约定的商品单价比市场上同类同质商品价格高于25%,乙公司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