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打《光彩》杂志问世以来,我就一直在干着“不光彩”的事……记得那是1994年年中的一大,我在市局个协办公室偶然看到几本刚刚拆邮还未分发的《光彩》创刊号。首先,“光彩”二字那方方正正的特大刊名,便叫人赏心说目;下面那一行“首家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杂志”的提醒,也使人怦然心动。其二,封面上那位韶山女老板的举上笑貌,以及那一句“毛泽东领导我们翻身,邓小平指引我们致富”的珍言,无不鲜明地反映着《光彩》杂志创意之精深。其三,不俗的栏目、不俗的选材、不俗的形式、不俗的标题以及下面那些不俗的文字,都给人以耳清目明之感…  相似文献   

2.
方才我给《光彩》杂志题了一个横幅,写了“不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所有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么几个字。几年前我给《光彩》杂志写过一篇短文《不只是光彩》,现在我再讲一篇《不只是……》。  在十五大报告起草期间,我只对报告的起草提过一次意见,就是建议在报告中至少出现一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字样,这样就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简称。后来大会通过的报告中有一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文字上作这样一种处理,我很满意。我…  相似文献   

3.
成长     
日月如梭,转瞬间《光彩》出满100期了。中国人喜好以整数作纪念,五、十、百的,我们也未能免俗,我们也不想脱俗:8年多风风雨雨、苦乐甘甜,不单是《光彩》自身,《光彩》记录的个体私营经济更是如此。我们太想有所思考、有所总结了,经此我们必能更加轻快、更加坚定地前行。何况,关乎个体私营经济、关乎中国前进方向的中共十六大即将召开,举国上下都在回顾、前瞻,我们也想献上一份礼物。怎么办呢?在哪座山唱哪首歌,我们还是要在杂志上做文章。从年初我们就苦思冥想、规划设计,忽然,两个字在我们的脑海闪现:成长。伴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4.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5.
不怕您笑话,我这40好几的人,只为能先读完《光彩》,竟像孩童般与家人争来抢去。对此,儿子说我是“老顽童”,丈夫视我为“母夜叉”。究竟像啥我也搞不清,反正随他们怎么说。说来话长。我们一家4口全都爱书如命,好在《光彩》刚光顾我家时,女儿在外地高校就读,儿子远在天涯从军,丈夫又让我三分,《光彩》自然就被我一个人独占,“两人世界”相安无事。谁知好景不长,儿子复员回家.为看《光彩》,一家三口竞争得不亦乐乎。这不.儿子一到家,就翻箱倒柜把我收藏几年的《光彩》都搬进他的“‘书库”,而且坚持每晚必读,看后还咂咂嘴…  相似文献   

6.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2,(3):94-94
《乔布斯的商战》 作者:汪翔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人生之中,机会和命运,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是不是真的很不公平?命运之神,是否真的很厚爱像乔布斯这样的“神人”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成功者得以成功,让平凡者得以“平庸”?本书以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为主线,以讲故事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7.
我是偶然看到《光彩》杂志的,一读便爱不释手。内容充实,没有华丽的包装和空洞的说教,非常贴近生活,读后不枉费时间,谢谢《光彩》!我觉得贵刊应多刊登一些类似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的《社会经纬》、《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这样的警世之作。《光彩》是经济类刊物,能否多登一些比较典型的经济类犯罪案件,使人们在看的同时也或多或少能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编辑能在一旁作些评点或讲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读来受益一定不浅,如长篇的能否采用连载的形式,这样既不占篇幅也可吸引人们看下期。真心祝《光彩》成功!…  相似文献   

8.
《光彩》100期,编辑打来电话,让我从作者的角度谈谈感想。我既感到惊讶又感到荣幸。惊讶的是,一晃《光彩》杂志都创刊100期了;荣幸的是,在全国的范围内自己能被选中。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就从8年前说起吧。那时,我在辽宁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创办的《个体私营报》编副刊。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时也要采写一些经济新闻。但我的“强项”是文学而不是新闻,不知怎样才能写好。正在这时,听说北京要创办一本《光彩》杂志,而且是首家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杂志。当时觉得眼前一亮,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正愁没人教,天上掉下个粘豆包。”巴…  相似文献   

9.
1996年9月20日下午,刚上班就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走进办公室。“老大爷请坐,您有啥事要我帮助吗?”“小伙子,今年那个《光彩》还订吗?”“还订。”原来,王大爷在商业街开一个小卖部,他自己不识字,就叫上小学的孙子利用星期天把每期《光彩》念给他听,两年来二十几期从没错过一期。他说马上又到订下年报刊的时候了,来问一问,可不能错过。他说,从《光彩哪儿学到了不少东西;听到了好多新鲜事儿;了解到许多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也从那儿受到鼓舞,不再感到干个体没面子了。就拿上半年来说,他听到卖食盐还要有专卖证,否则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0.
《光彩》1997,(11)
朋友的希望从北京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个协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就爱上了《光彩》杂志。可以说,《光彩》伴随我两年多了,它成了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我何以如此爱读《光彩》?因为她──一、信息快,知识面广。一刊在手,基本可了解当前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现状;二、栏目丰富,形式多样。人物宣传与经营指导相得益彰,理论探讨与法律普及知识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受益;三、编辑与读者、作者经常沟通感情,编辑将广大读者视为“上帝”,将作者视为挚友。正因为如此,《光彩》既有一支过硬的作者队伍,也拥有最为广泛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1.
《进出口经理人》2008,(1):78-78
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吴雄 《光彩》1997,(11)
翻开《光彩》杂志第9期,《慷慨悲歌诉不平》一文进入视野,细细研读,心情一下子变得如同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以为,“程兴贤事件”绝不是一场简单的个体劳动者的“经营风波”,也不仅仅反映了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协调与否,它更深层次反映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个体私营经济、个体劳动者的地位?如何尊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和人格?作为国家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该如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加强法制建设早已不是空洞的口号,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笔者凭着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10,(11):60-61
中国广告:您与《中国广告》杂志有着怎样的渊源?您还记得您在《中国广告》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第一次合作吗? 叶茂中:1983年,我上中学时第一次读《中国广告》杂志,当时我在文化馆学画,文化馆下属有一个负责专门绘制路牌的广告服务部,当时,广告服务部订阅了《中国广告》杂志。我犹记得当时的杂志很薄,彩页很少,主要偏重包装、装潢、海报等在当时比较有市场需求的美术设计类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中国客户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你们大中华区的总部是在北京还是上海?”“你们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的中国总部是在上海吗?”“你们上海分公司是否汇报给北京总部?”  相似文献   

15.
启事     
刘峰 《新财富》2001,(11):10-10
贵刊的一些特色文章,我是几乎每期必看。一些案例分析及“咸平财评”,是我非常喜欢的。对郎教授的学识和思维、洞察力,钦佩不已,本来不打算冒犯,但看到9月号上的悬赏——“您阅读了《新财富》文章后有任何意见,请写信给我们。我们将寄上本刊最新出版的杂志并敬付稿酬”,砰然心动。动心的不是稿酬,而是最新出版的杂志。因为我是在报摊上买《新财富》,每次路过报摊,都要问上一句:《新财富》到了吗?按照墨菲定律,经常不是没到就是已经售磬,让人沮丧。  相似文献   

16.
《光彩》1996,(9)
个体户对《光彩》有五盼我是基层个协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上的关系,经常与广大个体工商户打交道。每次下乡送递《光彩》杂志,一些个体户就向我诉说他们对《光彩》杂志的意见和想法。为了能把《光彩》杂志办得更富有特色,更符合个体工商户的心愿,现将个体户对《光...  相似文献   

17.
《光彩》杂志独具光彩在众多的刊物中,《光彩》杂志以其“鲜明的政治质量、凝重的文稿分量、较大的信息容量”,在读者心中绽放着光彩。──把握主题,突出政治质量。一个刊物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政治问题,质量失之毫厘,效果差之千里。《光彩》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何必 《国际市场》2009,(10):28-28
“你好,我们是《国际市场》杂志的读者,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收到你们的杂志了,能否帮忙补寄一下呢?”接到这样电话,作为负责发行的我,心总像被老鼠抓了一样,“爽”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光彩》杂志2001年第2期《愚公市长蓝胜利下山复职》一文,细读几遍,感触颇深。我非常佩服蓝胜利振兴利川农业的责任心和对农民的感情。可是,蓝胜利为什么难胜利,为何把好事办砸了?我想应该认真地作一下客观分析。首先,他虽然辞职了,却仍然采用政府的思路和模式办事。他发动30多个局长考察,又是财政补助,又是银行贷款,普通私营企业主能办到吗?他市长硬要办,尽管也有私人筹资,但人们仍然认为风险是政府的。多数官员都是得过且过,谁愿跟着他蓝胜利冒这个险呢?“让他自己出风头,栽跟斗吧。”第二,…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聚会,朋友问我:“你们杂志的文章我怎么看不懂?”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我知道,看不懂《大经贸》的人还有很多,因为这是所有专业期刊的共同属性:“在外行眼里是内行,在内行眼里是外行”或者“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