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扩张,对农行调整信贷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收益诸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与显露。如何在保持个人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及时地规避和防范潜在的市场风险,是当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试通过对淮北分行淮海路支行金融超市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以来的收益和风险的具体分析,谈一谈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市场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制约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各种因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种种风险,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说明风险的具体表现,找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形成原因。通过确定信用评分标准和设计信用评分模型来控制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并以此提出防范和化解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现。本文拟对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风险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展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增加银行的收入,使银行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个人消费信贷也同其它的银行信贷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银行如果不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对其风险加以防范,不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夫避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个人消费贷款和大众信用意识的调查,掌握了陕西省个人消费贷款的基本概况和不同特征分类的贷款结构,并在深入分析个人消费贷款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尽管个人消费贷款相比商业银行的其他贷款而方还本付息违约率低,风险相对小,但由于个人消费贷款期限较长,还本付息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不长,外部法律环境和内部管理还存在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违约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违约风险问题,本文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个人消费信贷违约风险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防范和...  相似文献   

8.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已初具规模。数据集中后,分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由总行DCC系统(核心核算业务系统)统一处理,分行DCC系统只支持个人消费贷款的会计核算,不具备信贷管理功能。随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迅猛发展,当前滞后的信贷管理手工操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贷风险控制的需要,故借助科技手段实现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9.
在发挥个人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要对其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概述(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指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信贷发放,信贷资金是以消费为主要用途,主要用于购买最终商品和服务。不同于商业银行其他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必将成为中外金融机构争夺的焦点,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商业银行在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迎接入世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大力拓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银行业在拓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业务品种单一、消费观念落后、营销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加快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对策;提高认识、增强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明确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市场定位;从严治贷,强化管理,有效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个人消费信贷由于发放的对象是个人消费者,其还款来源主要为工资、奖金、利息、股息等,这些收入受宏观经济变化、所在企业经营状况、个人健康及意外等情况影响较大,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人更容易隐瞒与偿还贷款有关的重要信息,一旦风险暴露,极易形成损失。因此,建立个人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消费信贷需求旺盛,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虽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人们信用意识薄弱,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伴随业务发展中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本文结合多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验,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管理现状和风险点出发,降低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注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消费信贷需求旺盛,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虽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人们信用意识薄弱,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伴随业务发展中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本文结合多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经验,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管理现状和风险点出发,降低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注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住房、汽车等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具有流动性强、风险小、效益高等特点,己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深入分析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提高消费信贷资产质量,是发展个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是在近几年开始起步并大力发展的,是一种边发展边规范的过程,目前尚未进入违约高发期和收回期,因而很多潜在风险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的风险将会逐渐体现。从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大多为中长期贷款,第一位的是家庭购买住房,第二位是个人购买汽车,这些都是个人消费的大宗贷款。这些贷款有着固定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贷款风险上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容易受到社会、经济、信用环境、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使个人消费步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在此背景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大举进军的新战场,成为商业银行的朝阳业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一)业务风险意识不强。一是对消费信贷风险认识不足。个别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个人住房和汽车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近几年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贷款投向,并且每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商业银行争先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是认为个人消费贷款是优质资产,不良贷款率极低,比批发类贷款风险小得多。但事实上,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个人破产法还没有出台,银行自身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个人消费信贷存在很大风险,实际的贷款违约率很高。尤其是,用于风险分析的不良贷款率指标在特定的条件下(如贷款高速增长),滞后性非常明显,掩盖了信用风险的实际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内在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个人类贷款营销和投放力度,个人消费贷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个人消费贷款高速增长过程中。抵押担保是该项业务的主要担保方式,成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缓释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个人消费类信贷业务的快速稳健发展。从近几年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抵押担保风险状况来看,虽然各商业银行都加强了对抵押担保的流程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20.
龚丹丹  张颖 《征信》2016,(1):82-85
比较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推出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与信用卡在基本特征、风险控制以及运作模式方面的区别.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消费信贷产品较信用卡而言,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并且共同面临着监管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问题.但其作为对传统商业信贷市场的补充,为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