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春翠 《新智慧》2006,(12):53-53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三个英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代表一种项目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基础设施项目交由民营企业建设经营,允许民营企业按特许权协议要求去组建项目公司并筹集项目所需资金,按协议标准完成项目建造,在特许经营期内通过对项目的有效运营来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在特许经营期结束时,按协议规定程序向政府无偿移交项目。BOT也被称作“带资承包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型或特大型基础设施建造项目,如大型电厂、污水处理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其特点为资金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较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引进并发展BOT投资方式,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从近期召开的“中国BOT投资方式国际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BOT是建设、运营、移交之意,是指以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政府授予投资者一段时间的经营特许权,在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的特许权期结束后,投资者把项目无偿地交给政府的一种投资方式。引进BOT投资方式,是我国回家计委在制定“八五”吸收外资计划中最早提出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外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的投资环境和潜在的市场,而中国建设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BOT是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达成协议、政府特许权行使为前提。BOT中政府特许权必须依法行使,遵循利益协调、高效、公平和目标约束原则,规范行为方式,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BOT项目融资中的政府信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特许权协议基础上的BOT工程是一种融资模式,而融资的安全建立在高度信用的基础之上,由于BOT工程的政府背景,决定了政府信用是BOT项目融资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前.项目公司已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不可替代的载体。在一些大型的房地产项目和一些外商投资的大规模投资中.基本上是每逢有项目必借于“项目公司”.而在我们熟悉的“BOT”投资方式中.项目公司更是一统天下。其实.项目公司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单独的公司类别.一般情况下.它是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存在。项目公司成立的意义,更多是投资的一种手段或策略。由于项目公司的特性决定其在投资时具有一定优点,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项目中.但也由此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利用BOT投资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是我国BOT投资的发展却比较缓慢。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BOT投资相关的法律冲突问题是关键的制约因素。针对BOT投资领域、投资主体、国际借贷及风险担保等法律问题,应尽快制定我国的BOT投资立法,修改BOT投资部门规章,完善BOT投资的地方性法规,逐步放宽我国关于国际项目融资的限额规定。  相似文献   

7.
BOT投融资方式是政府特许权制度与项目融资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BOT的涵义、演变形式及我国高校后勤引入BOT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利用BOT的可行性、运行模式和实施流程以及我国高校后勤推行BOT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入世后,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步伐加快,掀起一轮境外投资收购的浪潮。政府对于境外投资如何规范、引导,促进已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中国现行有关对于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制度已不适应现实的发展,并且存在诸多法律空白,本文试图在考察我国境外投资审批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境外投资审批制度进行法制层面的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BOT投融资方式是政府特许权制度与项目融资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BOT的涵义、演变形式及我国高校后勤引入BOT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利用BOT的可行性、运行模式和实施流程以及我国高校后勤推行BOT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业(上海)》2001,(3):108-108
一般由个人投资的公司都有可能需要风险投资:还有一些虽然是由大机构投资的公司,但该项投资属于试探性投资,并且新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所经营的行业中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能需要风险投资,个人投资和试探性投资本身都具有极高的投资风险,引进风险投资不仅不会增加其投资风险,反而会分散投资风险,加之风险投资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会将原本的投资风险降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