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会计信息产权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产出及分配的一组权利束,包括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只有让企业内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相关利益主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产权博弈及其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现代产权学和受托责任观角度揭示会计信息本质,阐述会计信息产权的产生、交易及制度变迁对企业价值产出及分配的影响,由于企业产权结构的不对称分布,造成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会计信息产权的争夺,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变迁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分配企业现实及预期价值提供博弈动力,使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存在一个持续博弈的变迁过程.通过产权博弈过程内部化和外部管制的双重制度规范,使会计信息产权分配不仅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而且能解决企业价值分配问题,促使会计信息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4.
一、人力资源参与收益分配探索 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需要不断实践并加以完善.包括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企业各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安排,以及各要素对企业风险的分担等问题.现有的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有职工股、效益工资、劳力股及人力资源权益股等.人力资源权益股是劳动者按其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所拥有的股份,是在劳动者进入企业时就确认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投入企业时就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计量确定其价值,并以此确定其应享有的利益分配权.将劳动者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源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享有由人力资本产生的剩余索取权.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合理的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指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称,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强调"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指出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存在不可分离性,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导致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容易以"偷懒"来提高自己的效用,而且可以通过"虐待"非人力资本使自己受益.所以说非人力资本需要一个监护人,而人力资本所有者需要激励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企业理论的探讨,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一一代理关系仍然是理论界和实业界谈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的契约理论”的要义是企业的契约性,即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组合(nexus of contracts),企业是由许多个独立的要素所有者组成的。所有这些要素所有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些参与人既提供人力资本又提供非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实现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何长期有效的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从产权的角度论述人力资本股权化、人力资本股权的安排及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应该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企业就是拥有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一群人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取利益的经济实体.因而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的市场合约.现代企业有三大要素:出资者、经营者和交易合同.出资者是产权主权,出资人的资本包括资金、各种资产及土地等在现实中都称之为货币资本;经营者是经营主体,是人力资本的典型代表;交易合同是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因而现代企业,既不是"资本雇佣劳动",也不是"劳动雇佣资本",而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就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经济发展证明,物质资本是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则是主动性的资本.物质资本没有人力资本推动是运转不起来的,是不能保值增值的,因而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特征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更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成员提供保险的能力,当企业发生亏损时,非人力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土地及企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抵押品还债,而成为企业风险承担者。并且,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承诺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承诺更值得信赖,原因在于,如果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其他人可以将他的资本拿走,甚至以毁灭相威胁,因而非人力资本是一种抵押品,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对比之下,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的特征意味着:人力资本可以随意退出企业以逃避风险,而不具有可抵御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再是一个"黑匣子"或"简单的生产函数",而是由许多独立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复杂合约。在企业许多独立的要素中,那些投资者投入的要素称为物质资本,而企业家投入的经营能力和智力要素则属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因其形态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创新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 在构建企业现代产权制度时,必须注重一种新型资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不是同一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有员工,而人力资本则特指两种人,即企业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者。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是主动资本,而货币资本等都是被动资本。有的人投货币而拥有产权,有的人因其创新能力而拥有产权,人力资本的收益就体现在产权上。西部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和省略人力资本的现象,产权收益的分配往往侧重分工不同而不是能力大小,这其实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漠视和轻视!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应该在企业产权中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样才能激活人力资本。他们如果得不到这部分收益或  相似文献   

14.
一、人力资本产权与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失效成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发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实质是对人力资源贡献的一种"报酬机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无法争取剩余索取权时的一种扭曲的实现形式.而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忽视人力资本产权是我国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实质,因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改革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企业改革向前推进的重要内容.明晰的人力资本产权实质就是承认人力资本产权与物力资本产权一样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以及承担相应的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深化人力资本产权是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效率的根本途径.反过来,内部会计控制能协调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深化人力资本产权,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知识型企业中知识资本的界定与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到知识资本企业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将人力资本概念进行拓展,提出了知识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与知识。我们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人力资本代表了企业解决问题的个人能力。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以潜含的、未编码(tacit)的形式存在,因此人力资本附着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人,个人拥有对自己的未编码知识的所有权。但是,一旦人力资本所有者将人力资本投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将自己的无形的、未编码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编码的知识,或…  相似文献   

16.
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公司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相应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公司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公司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作为产权主体,都向公司投入专用性资产。股东投入实物资产,经营者将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视为管理资本,员工投入专用性人力资产,都要求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加入公司,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由此形成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管理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非管理资本)所有者三大利益主体。外部利益相关者包…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18.
凌春华  陈龙水 《企业经济》2002,(10):69-70,90
一、企业盈余计量的产生及企业盈余管理制度的确立 1、企业盈余计量的产生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是人力资本要素与非人力资本要素相互订立的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其中作为非人力资本的企业出资方(企业所有者)与作为人力资本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契约是这一系列契约中最主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于企业创新产生的价值增值,而创新则来源于企业家对于投入要素的最佳配置和要素最大潜力的释放.企业家的控制权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导力量.相对于所有权而言,企业家的控制权更为重要,因为这种主导权有助于人力资本把握使企业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赋予企业创造关键资源的创新能力,即获得专业化人力资本的能力,这是一种隐形投资,其效果往往在事后表现出来.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善于在事先就发现和运用这个主导力量来推动企业创新,在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家过程决策和事后决策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的多元产权要素形成的共担风险模式,要求以无法直接定价的人力资本与可直接定价的其他投入要素地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这种隐性人力资本投入得越有效或越多,则创新的潜力越大,因而越需要受到激励.  相似文献   

20.
"分享制"是一种产权分散分布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有别于支薪制(资本独享制)和劳动独享制的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