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4~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投资效率.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提升了投资效率,尤其抑制了过度投资.机制检验发现,业绩波动性在数字化与企业投资效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新兴产业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的样本,在非国有企业、非新兴产业以及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探析——以光伏产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较大突破,具备了部分产业的资源和前端优势。由于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光伏产业为例,着重分析江西战略性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总量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格局,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实践等多方面来看,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选择,应定位于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链式发展、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等措施来实施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4.
5.
This paper presents a 3-region footloose-entrepreneur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Two symmetric regions are part of an economically integrated area (the Union), while the third region represents an outside trade partner. We explore how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within the Union is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wo aspects of trade liberalis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globalisation, conditional to the skill endowment and the market size of the outside region. Our main contribution pertain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and global dynamics of the specified factor mobility process. We show that significant parameter ranges exist for which an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possible long-run outcomes which may allow a smooth transition to agglomer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NEG typical catastrophic scenario).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multistability is pervasive and that some attractors are Milnor attractors. Both results reinforce the NEG narrative on the importance of initial conditions for the long-run location of indust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6.
Peter Karnøe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3,25(2):105-124
The origin of this article is the paradox that heavy US R&D funding to hi-tech aerospace industry in the seventies and eighties was not able to provide an appropria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base in wind technology that could match the wind turbines from the much more low-tech Danish machine industry (agricultural sector), which received very limited public R&D funding. Nevertheless, the Danish manufacturers took the lion's share of the world market in the eighties, in casu the California home market for the American producers. A bottom-up learning bas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lmost completely outperformed a science based top dow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is re-introduced energy technology (top down failures were also seen in the UK, Denmark, W. Germany).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strategies reflect two very different types of de facto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三大引擎,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中国最有可能建成全球巨型城市区、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可以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Antoine Habersetzer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2016,28(9-10):791-8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ocal spinoff dynamic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peripheral areas. It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whether local inheritance of competences and routines from parent firm to spinoff is also relevant for firm survival in peripheral area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unique data-set, tracking all manufacturing firms at five observation points during the time span of 1980–2004 in two case study regions in Switzer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l inheritance of capabilities gives spinoff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peripheral regions as well. Furth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pinoff dynamics differ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peripheral regions, depending on their varying local economic conditions. Finally, spinoff dynamics in the periphery might be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er hostility of larger parent firms towards spinoffs. This research adds a distinct peripheral perspective to the entrepreneurial heritage literature and advocates for a more nuanced discussion on spinoff dynamics in varying geograph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前提,用产业增长潜力、综合效益、产业带动性、技术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比较优势等评价指标来选择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选择出适合地区发展的产业,加快区域经济转型,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0.
新兴产业也称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尽管我国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面临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制度环境缺失、资金缺位和规模偏小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从发展规划的制定、政府角色的定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和科学考评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有效应对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优势产业是当前区域经济的产业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未来的产业支柱,两者如何协同融合已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动态分析,综合应用协同学等理论探讨其协同融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将经济增长的关注点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旨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我国也积极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融资需求和现行金融体系的缺陷,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式,成立科技银行,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债券市场;开发保险新品种,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4.
龚惠群;黄超;梅姝娥 《经济体制改革》2018,(2):93-99
培育原创性新兴产业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本文提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概念,包括8种不同的能力要素,并构建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各能力要素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我国新兴产业领域29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原始培育能力的测量模型结构合理;其形成依赖于隐性需求(需求侧)、资源和服务(供应侧)获取;各能力要素的形成受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的内涵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技术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未来,新兴技术产业将成为所有产业的核心,管理新兴技术正在成为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内涵、特点,并重点论述了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从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效益、技术创新支撑三个维度定义模型各个因素变量和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武汉商学院为例,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及专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武汉商学院为例,介绍了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最后按产学研结合的思路新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最适合而有效的人选。但是,目前还有部分民营企业家素质难以适应当今经济转型的要求。政府要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氛围、市场化进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去构建适宜的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家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郑州、洛阳等地在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过程中激发培育出新兴产业,带动了地方工业结构的调整,给予了一些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在实践过程中,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必须找准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围绕重点解决难点。同时,政府、企业应当从整体上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在产业延伸度、产业新型度、产业集中度及产业支持度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人就徐州工业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对徐州工业化未来的发展改进方向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