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永春  鲁丽 《东南置业》2014,(10):22-24
弥漫着金光银气的“金九银十”,向来是楼市销售的旺季,是开发商收获的时节,也是购房人的圆梦时分。今年,虽说楼市持续下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但限购取消和信贷松绑的利好,能否给这疲软的楼市一剂“强心针”?政府释放的“救市”信号,是否能使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风光再现?  相似文献   

2.
从四月中旬国家实施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以来,市场中持观望态度的购房者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的刚性需求。在楼市传统旺季“金九银十”到来之际,市场上充斥的各种楼市回暖信息令众多购房者感到迷茫无奈。究竟如何才能把握住“金九银十”这个购房季,也成为时下购房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房地》2008,(10):1-1
按照常理,每年的九月、十月是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旺季,被称之为“金九银十”。今年借“金九银十”这个契机来摆脱当前楼市的低迷,是众多开发商的热切期待。但是,房地产市场却在这个黄金季节里掀起了一股打折降价风,继万科在上海、杭州等地大规模打折促销后,恒大地产、世茂集团等开发商也纷纷跟进,宣布降价,  相似文献   

4.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0,(10):58-58
当前,在中央强调宏调不松动、下半年企业销售压力增大,以及供货量大增等诸多背景下,无论是持币待购的购房者,还是坚守阵地的开发商,都将眼光瞄向了“金秋十月”。那么究竟会有多少人买房?为此,本刊联合新浪乐居、佛山搜房网进行了网络调查,自9月1号起到9月15号,参与调查人数总计3345人。结果显示,61%的人不打算买房。  相似文献   

5.
王静雯  鲁丽 《东南置业》2014,(10):30-31
众所皆知,房地产市场中所谓的淡季和旺季,其主要区别在于成交量的差异性。每年9月和10月,房地产市场内总会展开不同程度的销售攻势,开发商往往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大幅度的优惠策略进行楼盘促销活动。时间一长,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就自然形成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火爆销售印象。  相似文献   

6.
时光流逝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2009年的脚步已走过了九月,来到了十月正如一到“五一”人们便提“黄金周”,到了九月、十月,人们便不由自主地喊出“金煞银十”的口号。何为金九银十?顾名思义,就是金九月银十月,它是各行业商家形容每年一度销售旺季的通用语;在房地产行业方面,这两个月构成一个相比于其它月份比较高的购买,所以这两个月的消费额会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即是“金九银十”现象。  相似文献   

7.
季菲 《楼市》2011,(16):64-67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调控力度不放松,在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8月第一周,杭州房管局实施"新禁令",全面叫停"存抵"、VIP认购等预售行为。要求开发商打折也得"明着来"。杭城7、8月,楼市淡季再遇调控打击,市场一片风声鹤唳。购房者屏息观望,开发商着急寻找出路。"金九银十"前夕,一番动荡将给买卖双方带来怎样的市场讯息?  相似文献   

8.
贾卧龙 《楼市》2012,(17):5
时间进入9月,又到了楼市的传统销售旺季,天清气爽,购房者开始乐意外出看房,开发商自然不会错过机会,9月、10月也就成了房企推盘的高峰期。今年的楼市基本上走的是"先抑后扬"的路线,从3月份开始,楼市就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阴霾,回暖之势不断增强。在9月份,供需两旺的预期下,也引发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再次担忧。在调控政策没有明显放松的情况下,房价短期内大涨的几率很小,  相似文献   

9.
资金链薄弱一直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通病,在融资不畅情况下,开发商只能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来完成持续开发及归还银行贷款。然而让所有开发商尴尬的是,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了观望。但是,购房者等得起,开发商等不起。  相似文献   

10.
资金链薄弱一直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通病,在融资不畅情况下,开发商只能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来完成持续开发及归还银行贷款。然而让所有开发商尴尬的是,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了观望。但是,购房者等得起,开发商等不起。  相似文献   

11.
透过上半年的快速出货,不少开发商已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加上整体供应不足,令开发商定价趋于进取,这亦使得市场尤其是刚性需求市场观望情绪渐起。  相似文献   

12.
《东南置业》2010,(8):38-45
八月,全国各大城市成交量的全线回升,是继新政以来市场的首次强势反弹,福州也不例外。随着福州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尽管金九前两周成交量并未延续此前的持续上涨,但售楼部里人气旺盛,各大新开楼盘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楼市的热闹让人不禁引发猜测:福州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回暖?福州商品房住宅市场供应情况如何?福州楼市会否出现变局?房价是涨还是跌?买房的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3.
“楼花”一词源于香港。通常,楼花销售的主要内容是,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楼花买卖合同,即房屋预售合同;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三方共同签订楼花按揭合同,购房者支付部分购房款后,将其依合同取得的对于房屋的期待权抵押给银行,作为取得银行贷款的担保;如果购房人未能依约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银行可以以此房屋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14.
周俊 《中国房地产》2012,(23):58-59
步入9月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开发商预期将会呈现"量价齐升"的销售局面,于是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以北京为例,北京9月推出的48个住宅项目中,签约均价环比8月上涨的有28个,占比为58.3%;签约均价为22935元/平方米,环比8月份的签约均价22314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2.8%;个别楼盘的涨价幅度超过10%。但是市场销售环比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楼市住宅总签约为119581套,环比8月同期下调幅度达到11.6%。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东南置业》2008,(5):I0009-I0010
自去年‘9.27’新政实施到今年4月底,楼市低迷一直困扰着房地产市场,整个市场都在观望房地产的最终走向。拐点上下论,拐点左右论,政府、开发商、代理商抑或是购房者,都面临一场实力、定力和耐力的‘考验’。今年3月以后,市场新盘放量明显增长,不少开发商都希望借集中入市的新盘及台海关系局势的明朗能够拉动闽南楼市的“回暖”。尤其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其“钱”途茫茫的背景下。据了解,在楼市传统旺季的五月,众多房地产商将集中出盘,加大推广及优惠幅度,试图利用这个黄金5月能带领闽南楼市冲出困局,吸引那些口揣白银观望着的购房者。  相似文献   

16.
受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预售制度下大量期房出现问题,引发了社会对取消期房销售制的呼声。探究中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别从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的角度讨论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利弊,并分析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可行性。得出结论:短期内取消预售制度不利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应采取“渐进式”改革措施,继续给房地产市场“去金融化”,加强第三方资金监管,在预售制中引入分期付款等,进一步降低购房者风险、保护购房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张屹 《房地产导刊》2004,(99):12-13
黄金周来临,又到了各商家“八仙过海,各显奇能”广泛招徕消费者的时候了,京城的众房地产开发商.经销商也概莫能外,谁都想在这历时七天的消费大潮中“大碗吃肉,大秤分金”,可今年由于政策.市场等种种原因,黄金周的钱已经不那么好挣了,购房者持币观望的心情也使得今年十一期间楼盘的销售呈现出平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09,(18)
进入9月以来,杭州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房价坚挺、需求出现萎缩、成交量下滑。9月份杭州大概有30个楼盘要推出新房源,新房供应量的增加,能否止住杭州楼市供应的"饥渴"?与此同时,"拐点论"重新出现,二套房贷收紧加速的消息被一再报道,政策面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相对于一手房,二手房的成交更具有市场指向性。从成交数据看,二手房市场显现调整迹象。在此形势下,购房者应当如何看待市场?《楼市》杂志本期特别采访部分房地产企业代表和中介机构,就目前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提出他们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东南置业》2005,(93):83-95
每年9月.向来被誉为全年房地产销售的高峰季节。4年来.“金九银十”更是见证了厦门房地产激情燃烧的岁月.然而这一市场传统在“政策年”遭遇滑铁卢。9.89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成交量终于跌破了4年来的最低点,销售价格也有小幅回落。  相似文献   

20.
说起房地产市场的“庐山真面目”,很少有购房者能搞清楚:这边说房子空置很多,房价必然要降:那边说房子卖得断档,买得晚就吃亏。该马上掏钱还是应该观望,令老百姓不知所措。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四大不对称”,信息匮乏的购房者在市场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