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雪 《金卡工程》2010,14(6):43-44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首次用专节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定,结束了劳务派遣制度无法可依的状态。由于劳务派遣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而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方面的规定也比较原则,导致法律适用较困难。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和立法现状,指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燕 《中国外资》2008,(11):25-26
欧美对外籍劳务的广泛需求,给我国开拓该市场带来了信心。但同时欧美国家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市场准入政策与我国以普通劳务为主的劳务供给情况形成矛盾。因此,转变我国传统的劳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订单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制定以技术劳务为主的教育战略,是我们开辟欧美国家劳务市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刘文娟 《中国外资》2013,(18):275-275
劳务派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过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从产生到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对劳务派遣关系中雇主的责任和法律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过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从产生到发展,我国的劳务派遣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对劳务派遣关系中雇主的责任和法律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向军 《中国外资》2012,(18):231+233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劳务派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和前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和提高劳务派遣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兴起。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劳务派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和前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和提高劳务派遣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出增加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面对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的诟病也愈加凸显。我国的劳务派遣走向何方将是有待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劳务所得的课税项目分散、同类所得税负不同、税负普遍较重,已构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诱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劳务课税的先进经验,从课税范围、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所得税制设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9日,我国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出《关于取消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向外派劳务人员收取履约保证金的通知》(财企[2003]278号),通知中取消了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向外派劳务人员收取履约保证金的规定,改由外派劳务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保履约保证保险。此举旨在减轻劳务人员负担,保护外经企业和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无疑给保险公司提出了一次挑战。如何对外派劳务人员实施履约保证保险?此险种的可行性和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外派劳务工作蓬勃发展,选择到境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来多,随着境外务工收入的大量流入,给我国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近日,笔者对四川省达州市外派劳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外派劳务收入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晓旺 《金卡工程》2010,14(11):211-212
在我国,劳务派遣大量出现促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规定,但仍存在大量不合理和模糊地方。其中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和劳务公司的准入门槛缺乏合理规定。同时劳务派遣在价值获取的逻辑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本文力图用法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有峰  朱姝 《财政监督》2014,(10):73-76
本文从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着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劳务用工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企业薪酬核算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均规定了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近年来,联合国和OECD分别对其范本中的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及注释进行了修订。本文对OECD范本、联合国范本及我国协定实践中的独立个人劳务所得条款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条款的理解和适用,以及未来谈判和签订税收协定时应注意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劳动者暴露出同工不同酬问题侵害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首先界定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含义,简要分析有关法理的基础.其次,分析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所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借鉴国外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在立法方面、法律责任方面以及救济程序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制度.  相似文献   

16.
邱增健 《投资与合作》2014,(11):288-288
随着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劳务管理这一问题,有效的属地劳务管理不仅对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成本控制有积极的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我国绝大多数国际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劳务市场不发达、技能型劳务匮乏的区域,为此有必要根据工程属地人力资源情况及项目特点,对属地化劳务用工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8.
陈子峡 《中国外资》2013,(18):190-191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劳务用工的数量也飞速上升,据统计在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近三分之一以上从事的是建筑劳务业,如何规范建筑劳务用工问题、实现建筑劳务向专业化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劳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劳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几年来,随着外贸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务出口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建总公司、中国冶金建筑公司、中国桥梁公司等几家公司均已挤身于250家国际大承包商之列,成为国际工程承包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但是,对一个拥有11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劳务出口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巴基斯坦人中不足1亿,平均每年输出劳务168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0亿美元;而我国年劳务输出仅7万人,占国际劳务输出量0.35%,10年累计劳务收入仅11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