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2014年6月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则进一步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学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及现代  相似文献   

2.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 (一)促进公平 转移支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成员享有的经济福利不能太悬殊;二是社会不同地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差距太大。要实现公平,必然涉及收入分配方式,一般来讲,存在以下三种分配方式:贡献律、平均律和需要律。当前我国所采用的分配方式主要是贡献律,即按劳分配,从效率上讲这是最有激励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贡献律所推崇的公平,只是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它所造成的贫富悬殊进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却是不容忽视的。转移支付所依据的,恰恰是后两种分配方式:平均律和需要律,并以此形成转移支付的属于公平范畴的两个子目标:均等化和平衡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自身历史和国情所形成的国家制度框架下嵌入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笔者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脉络,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现代财政制度既要成为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纽带,又要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国家认同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国家秩序能力、国家赋权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等国家治理能力,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和道路性质,支撑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格局,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逻辑下,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遵循根本制度要求,受基本制度制约和影响,同时支撑和影响重要制度的效能。基于以上双重逻辑,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建设主题,以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建设主线,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据这一要求,财政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配置的系统结构认识财政,财政是政府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配置资源的媒介,关注的是“联系”,资源的“来龙去脉”。国家治理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有机体,财政治理是协调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治理系统之间的秩序,强调的是“界限”,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关键是财政自身的治理,即预算机制和预算能力。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规制秩序之中运行的财政,财政现代化就是财政公共化。中国式财政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公共权力+财产权利”即“双元结构财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主要是市场效率问题,关键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社会领域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负担分配;政治领域关键是制约支配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向度、作用边界清晰、注重契约精神等鲜明特征,财政是有效实施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针对制度建设、财政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契约精神、法治意识、适度保障理念和国际视野等现代财政治理理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健全财政保障及约束机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全面了解整个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实施深入改革,政府治理的关键点在于,通过深入财政改革,将财政转型变成现实.从国家治理角度探讨财政审计与财政制度构建策略,为财政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制度,各级政府以及每级政府之间具有内在结构的差异性和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各级政府可能作出偏离社会整体目标的行为,这就需要在政府之间建立一种使得各级政府均有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动力的财政制度。具体而言,要求做到事权与职能相匹配,财权与效率相协调,财力与事权相统一,从而实现财政关系的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9.
胡颖廉 《财政研究》2022,(12):19-3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探讨了财政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在提炼出社会治理事务类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风险的社会治理事权划分-财政支出”解释框架和指标体系,描述2013年以来社会治理公共财政支出情况;并选取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组织管理、狭义公共安全、城乡社区治理等典型事务,采用比较案例方法,分析财政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路径。本文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嵌入型财政制度,社会治理财政支出应合理扩张,从而平衡好秩序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沿着我国财政制度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时间轴线看,政府会计改革也在同步驱动,全面推动着财政制度现代化体系建设的稳健开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提出了"现代财政制度"的概念,并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这24个字实际上蕴含着改革的具体任务目标,其中完善立  相似文献   

15.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十七大以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由于历史性的原因.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这一目的的实现。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制度的配套改革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相似文献   

17.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自1994年后多次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近年年年"超收",转移支付总量日益扩大,但地区间经济和财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较为突出,城乡人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机会不尽公平。应坚持转移支付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方向,通过转移支付的结构转换,促进并实现财政公平。  相似文献   

18.
单学勇 《中国外资》2008,(8):175-177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着力于推进各项民生建设任务的落实,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构建民生财政理念,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在深化财政改革过程中,要把财政的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融入对民生的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改革不只是财政制度本身的改革,更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财政收支不只是资金运动,而应看到收支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政策意图。从财政支出来看,支出与政策目标要相匹配,要体现国家治理的目标。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而同样要与国家治理的节拍相适应,尽可能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尽可能地促进收入分配目标的实现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财政改革需要解决好我国需要什么样的财  相似文献   

20.
一、公共财政制度的特征及其功能 公共财政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府收支制度以及相关联的其它制度。这些制度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作用,它们的改革既受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和“纳税人”范畴形成的影响与制约。反过来也配合着政府预算制度和“纳税人”范畴的改革,而对公共财政制度的整体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迄今为止.完整的公共财政制度仅存在于西方社会。尽管西方各国财政的具体制度形式和内容是形形色色、各具特色的,但在种种的差异表象之下,却有着稳定的和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