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中国开始高速铁路建设以来,高速铁路人才培养一并提上议事议程,如何配套建设高速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设施,满足高速铁路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项目规划建设过程分析,初步解析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并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20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7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未来十年,随着交通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合作日益紧密,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将会迎来又一波高潮.为了打造高质量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河南省洛阳市要充分认识在下一个十年高速铁路发展方向,积极抢抓机遇,打造高质量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基于此,笔者主要从洛阳市战略要求、机遇挑战、发展基础、战略分析、布局思考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法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回顾了法国高速铁路发展的背景,分析了法国高速铁路的现状,探讨了法国高速铁路的融资模式,研究了法国政府对其高速铁路运营的政策支持,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速铁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晚,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就已开始讨论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但直到2l世纪初才开始有实质性的进展.2003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但它初期开行旅客列车最高速度才160公里/小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2008年8月正式运营的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此后,我国通过不断的引进、学习、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日趋成熟的成套高速铁路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以其"安全、快速、舒适"的客运服务质量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高速铁路技术在世界上已经成熟,高速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取得了较大发展,几条高速铁路线路的开通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了促进高速铁路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全面提升高速铁路的竞争优势,而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在改变出行环境的同时,也对沿线区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高速铁路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基础,建立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区域活跃度模型,从某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的集聚吸引效应分析入手探讨高速铁路的影响.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定量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对沿线城市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并提出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交通运输建设格局的变化,从国家整体经济战略部署看,交通的战略重点已经从前几年的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转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长时间内发展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的方向.高速铁路将成为国家交通发展主流,加之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道路运输业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高速铁路前期论证、国务院作出决策以及规划安排,建设战略设想、建设战略安排及建设组织多方面,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前期和规划研究、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高速铁路在推动都市发展,形成交通圈,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移,促进旅游业,带动房地产,缩小城乡差距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高速铁路旅客需求生成规律等基础性理论,可使高速铁路运量预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探讨高速铁路旅客需求特性以及生成机理,基于市场抽样调查,分析我国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各地区的高速铁路客流出行意愿、分布规律等客流特征,认为我国客流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研究成果可对优化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和运输组织以及高速铁路市场营销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在分析沪昆高速铁路对江西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选取区域运输能力、区域可达性、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就业5项指标,结合灰色预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2014年、2015年"无"沪昆高速铁路情况下江西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值,并与当年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沪昆高速铁路增强了江西省的运输能力,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江西省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从发展高速铁路经济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增强旅游优势3方面提出发展江西高速铁路经济对策,以最大限度地释放高速铁路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