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权利和利益均衡和平等的分配。良好的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遗憾的是,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权益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克服这些障碍,要建立健全以"宏观基本制度、中观运行制度、微观具体制度"为层次的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正义观被普遍理解为权利平等。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正义和制度运行正义。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平等享有基本人权的再分配制度,其正义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理论依据。然而医疗救助制度正义性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阻隔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才能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也是永远的难题,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不公平、低效率及公平与效率不相和谐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就业准入问题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连根 《生产力研究》2001,(5):31-32,51
就业准入是市场准入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歧视既不公平 ,也无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平等、自由、竞争、开放的新的就业体制。  相似文献   

5.
公平、制度安排与效率何锁柱和春雷一、公平与效率之争:简要说明阿瑟·奥肯认为:公平与效率的选择构成“困难的折衷”,原因在于“对效率的追求必然会带来不平等”。①因此,社会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或者效率优先,或者公平优先,或者公平与效率保持最优交替。无疑...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多数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遵循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导致劳动者收益普遍偏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劳动者收益比重偏低是经济危机的隐患。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消除这种隐患才能防止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确立劳动力资本产权,推进劳动关系双方的平等;保证工会的独立性,完善集体谈判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为指导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7.
负所得税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竞争追求高效率的结果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政府实施的有助于增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福利计划,往往容易影响经济效率。负所得税制度尽管也会减少劳动供给,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尤其是能够对收入特别低的人群组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又很少影响其工作热情,是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种延伸和改善,实施负所得税制度是政府福利计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农村宅基地制度在突出保障功能的同时,适时推进新型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已经势在必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要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换句话讲,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社会公共财富是进行宅基地制度创新的出发点;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兼顾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是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李爽 《当代经济》2007,(3):14-15
要实现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前提下的收入平等,应着重进行基础制度的建设.基础制度建设需要综合短期、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制度安排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1)
高校为社会提供智力资源,推进社会的进步,坚持以实际运用推进制度创新,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制度,为高质量人才的产生提供制度支撑。高校制度建设需要建立、运行、完善这样一个过程,应把握社会需求,建立规范的体制机制,通过传承制度、运用推进、创新理念,形成培养人才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与公平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就效率与公平而言,二者是一种结构性关系,可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即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人类效率与人类公平.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其中的公平与效率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要体现的效率与公平,以及制度对社会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在研究制度变迁时,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制度递延,而制度递延对全面理解和衡量制度变迁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观察,发现制度递延会产生逆反效应,即一项制度变迁后,社会文化环境出现严重的负面效应,从而部分抵制了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展发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诚信面临巨大的考验.由此提醒: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当前土地征收过程中集中爆发出社会矛盾冲突事件,根本原因是征收制度不合理,改革旧的征地制度是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项伟大的改革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借鉴土地改革比较成功的主要国家的经验,通过深入分析,把握征地制度的一般发展规律,能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基于此论证了征地制度发展规律符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比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征地制度变迁的五种路径依赖机制;本文还阐述了征地公平与效率的定义,指出征地公平与效率存在冲突,期望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应选择温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4.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系列过渡性制度安排逐次替代是体制平滑转型的推动机制。因为过渡性制度安排能够获得适应性效率,从而为后续的改革持续地提供动力。虽然过渡性制度安排的边际效率递减,但是只要后续改革能够及时推出,整个改革过程的经济效率就会呈现一条波动上升的曲线,推动体制的平滑转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总是努力追求并充分体现其公平的价值取向。因而,也就必然会引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效率与公平两种价值取向的不断调谐中向前发展。能否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关乎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效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就是不断优化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不断降低交易和运行成本的过程.本文在阐释制度涵义与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制度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关系,论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创新、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农业改革已从“体制外”推进到“体制内”,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增量调整、边际革命到存量置换,特别是进入以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为对象的攻坚阶段时,却步履艰难,出现了制度供给不均衡、制度需求动因不足、制度体系不配套等制度缺陷。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制度的“计划情结”根深蒂固和前一轮制度创新的效率释放殆尽,而新一轮制度创新又没有随制度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跟进。本文就从当前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着手,来谈谈农业改革和发展如何突破僵局和制度封锁。一、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思考1.前一轮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经济学成本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为环境治理的正式制度,其供给和需求不足且交易成本过大,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虚设、制度失灵现象和环境治理不力。究其因,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及诸多因素所致。环境法律制度供需的最优化应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充分合理化及交易成本的最优化,以此作为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创新和改进的目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前提下的收入平等,应着重进行基础制度的建设。基础制度建设需要综合短期、中期、中长期以及长期的制度安排统筹进行。在我们的制度安排设计中,中短期的制度安排与中长期的制度安排比重相当,这意味着公平分配的制度建设既要着眼于未来,也要立足于当前,要从当前的突出问题抓起,与长期建设有机结合。最基本的制度建设在于产权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