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收入群体,是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群体,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龙头,其中等收入群体的状况对于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都有一定影响。因此,明确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研究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正在慢慢的处于扩大之中,这是使得社会经济逐渐好转的必然基础。从社会整体财富的分布看,大部分的社会财富掌握在少数高收入水平群体手中,其次掌握在中等收入水平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因其社会财富占有量的优势,可选择的理财途径较为广泛,并且需求更加多样性;中等收入人群较低收入人群具备一定的社会财富占有优势,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其保障性的需求和经济水平改善的标准。因此,在社会中中等收入群体对于金融理财方面的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的空间最为广泛,而且可以很好地带动社会上的消费服务,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等收入群体占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从而中等收入群体将会对我国银行中的金融理财服务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为金融理财业带来广泛的发展机会,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根据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时的特点与理念都具有他们独特的行为,要想使得我国金融业得到提升,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消费行为与理财特点做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最终确定一套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金融商品或者理财销售组合。  相似文献   

3.
正将农民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人数超过两亿,他们从事着高强度且对社会而言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于城市居民的70%。让这一庞大群体获得体面收入,并让其中尽可能多的人迈进中等收入门槛,社会效益很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社会结构合理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把农民培育成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所面临的困境,重点阐述了把农民培育成中等收入群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须做到创造条件让经济不断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同时改革完善市场体制,平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从二战到现在,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上陷入了"低收入陷阱"或者"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打破这个陷阱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少.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持续增长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能否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居民收入渐进上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许多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具有明显的休闲消费需求.休闲农业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能够吸引城镇游客度假休闲和体验,虽然整体已发展至较为成熟的阶段,但休闲农业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系统梳理“休闲农业消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角度具体讨论中等收入群体的休闲消费特征,以及需求上升带来的影响;在总结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和产品内容后,从产业建设和创新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休闲农业消费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建设以中等收入户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是昆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我们就昆山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等收入户水平的问题,组织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并从中找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宏观金融体系"、"中观金融机构"和"微观信用管理"等三个角度,提出京津冀金融生态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无疑来会增长,但是能否实现"中等收入转型",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是要看其经济结构特别是需标结构、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实现调整和升级,本文以世界典型国家日本、韩国、巴西三国的"中等收入转型"经验教训为例,分析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的压力和需求结构调整的困境,并提出了化解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田珍  应瑞瑶 《农村经济》2012,(5):103-107
笔者利用2011年江苏省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通过构画出消费补贴前后农户耐用消费品消费分层的比例分布和基本形态,分析消费补贴在不同消费层次农民间的分布情况,研究了现行消费补贴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补贴在农村居民间的分配不是一个均摊的过程,而是一个"排富"和"抑贫"的过程。消费补贴政策支出的受益在农民间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现行的消费补贴政策主要补贴了农村既有消费意愿又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因而在短期内有利于刺激消费总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农村"半工半耕"结构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催生了农村老人农业和中农农业,后者走出了过密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的逻辑,是中国农业变迁的重要方向。同时,该结构还型构了"新三代家庭",促发了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催生了农村中坚农民以及型塑了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对农村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该结构不仅内含了收入结构和生计模式的农村经济结构,它还是农村政治结构、村庄结构和家庭结构。农村"半工半耕"结构的提出和提炼,远超出了描述性概念的层次,由其作为主导变量及其衍生变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在农村诸多重要经济和政治社会现象之间建立逻辑关系,建构解释链条。因此,它有望被建构成迈向分析性的中层概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产业链构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第三个增长极,区位优势明显、科技技术优势显著、工业基础雄厚,但区域合作协调能力差,基本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本文从构建区域产业链角度出发,在分析产业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链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测度,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为分析具体影响情况,还分别使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总体呈现出"正U型"结构.为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要制定有效方案,推动金融科技发挥普惠性...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均衡,使得京津冀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影响区域协同发展效果,需从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推进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改善京津冀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化过程是一系列要素配置方式的重要组合过程,城镇化的推进,势必产生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作为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生态安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生态安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格局需要统一规划。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3年间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承载力,并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判断京津冀生态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战略分析,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选择,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政策建议:应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在重点领域优先突破;重视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实践;系统布局,谋划建设一批新兴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12月9日,首届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北京举行。京津冀要实现统筹推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协同发展"名正言顺"。该活动的举办,为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久旱逢甘雨",正当其时。产销对接活动由来已久,本次活动有何亮点?记者带您走进会场,一睹会场风貌。独特资源禀赋成就"津味"鹊山鸡鸡蛋展台前,一枚枚小巧玲珑的鸡蛋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若不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积累使得中国由低等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驱动下,中国经济从需求结构、人口结构以及产业升级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就中国目前的转型之路进行详细剖析,为相关机构提供经验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涉及到产业转移与转型、组织与人员的迁徙、区域经济的提升等,对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资源的整合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需要金融协同发展,以推动产业布局重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资本有序流动,更大限度地支持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对三地意义重大。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和形成新的增长极的有效抓手。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是北京,而关键则在河北。因为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提高是京津冀地区实现共同发展的前提。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省城市空间格局现状基础上,对河北省城市空间优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