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乡村振兴对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是大湾区内部协调发展的需要。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大湾区内各市产业发展现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生态圈发展提供更符合市场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村》2021,37(3)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相匹配,都市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广州、东莞等大湾区主要城市进行调研,总结了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已形成以"市场流通型、特色产品型、休闲观光型、科普教育型、生态保障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但尚存在认识不足、用地难、产业融合程度低、流通环节薄弱、科技创新与推广不足、从业人员量少质低等问题。最后,从土地、科技、产业、模式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如何通过金融集聚赋能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区位熵指数,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两个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2012~2021年金融集聚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各节点城市无论是在金融规模还是在金融结构上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诸如金融规模集聚水平呈现出缓慢下降的态势等问题。为此,提出增强金融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粤港澳大湾区统筹规划下,湾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湾区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湾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广府文化作为大湾区的地域文化对湾区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湾区企业需要确立广府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深入挖掘梳理广府文化资源基础上,找准企业文化和广府文化的深度结合点,有计划、分阶段地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也要规避广府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湾区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农村的创业环境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大湾区对创业环境的需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农村创业环境进行优化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农村的创业环境现状,发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农村创业环境存在政策支持少、农村缺乏活力、内在动力不足三个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应具体化、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引进项目至农村的创业环境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知识生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熵值、灰色关联分析和Kendall检验等方法建立了"三维一体"的联合决策理论测度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测评和一致性检验,并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审计新的使命。民办高校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一大摇篮,如何突破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高素质审计人才需求,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议题。本研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审计人才需求和民办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审计人才需求和相关民办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调研,围绕打造“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学互助模式下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1+X”证书制度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资源等方面,探索民办高校审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建构逻辑和框架,为传统的审计理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金融的高效结合能够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创新发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对提升金融创新开放、深化内陆与港澳金融合作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未来发展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的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伴随而来的是民商事纠纷也呈爆发式增长,但粤港澳三地的ADR各不相同,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造成较大阻碍,探索建立新的ADR势在必行。粤港澳大湾区ADR建设存在三地法治水平、法律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微观制度差异较大及港澳法律服务业进入广东难度大等困境,但也有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推动及文化认同等坚实的现实基础。应当立足现有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坚持“一国两制”和一体化原则,逐步构建粤港澳一体化的调解、仲裁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大湾区ADR。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一大时代特征,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涵盖公平、效率、规模在内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测算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Mann-Kendall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随时间趋同化;空间上,西北地区普遍高于西南地区,沿线各省(区)市可划分为四类。据此提出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施绿色政策,加快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互动发展对湾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互动发展存在的风险负面影响大,制约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风险问题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质性研究法对湾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互动关系及两者协调发展存在风险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基于风险预警、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等,构建风险防控模型。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城乡居民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开放的边缘,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开发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突显文化个性,展现特色湾区文化;重视宣传工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推动体制改革,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市场运作整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商三种产业融合和走向共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以下简称"丝路9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索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陕西、重庆和四川属于产业创新能力较强,其他省市产业创新水平较低,但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金融发展效率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规模、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企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本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供给效率;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创新产出型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雄安新区在碳金融发展初期存在的人才培养不健全、制度发展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大碳金融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地区制度等发展建议与新思路,以期使碳金融作为一个优质潜力产业,更好地推动雄安新区绿色协调发展,助力我国两大远景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实证研究,确定江西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针对该阶段的融资特点以及江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其政策体系的演变历程,研判未来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方法,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联合调研,在系统详实资料基础上,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生产产量、质量均得到大幅提高,区域布局逐渐优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加工能力稳步上升,出口贸易不断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流通体系逐渐完善;蔬菜产业政策的演变则大致可分为探索阶段(1978—1987年)、发展阶段(1988—2009年)、规范引导阶段(2010年以来)等3个主要阶段。[结论]需求引导、科技引领、政策规范是蔬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应该从全产业链信息监测、科技与服务机制创新、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等方面入手,推动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培养懂理论、重实践、有创意、可落地的应用型人才,是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运用三螺旋理论并将其合理演化和衍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构想的高效之选。基于期望理论构建产学研互动及协同机制、基于“3+1+2”能力三螺旋的专业方向设置、“T”字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及“有为有位”探索矩阵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经济》2020,(1):111-113
绿色金融是我国全面布局绿色产业链的前提,是做好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重点,是推动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净资产增长率指标,剖析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利润发展现状及未来可成长性,最后从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林业产业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坚持林业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壮大林业产业新业态等角度对我国林业上市公司提出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林业产业绿色金融,走林业资本化运作的路子是伊春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在现有条件下,伊春市发展绿色金融,应以建立以国有林为主体的多种产权为切入点,组建小兴安岭集团公司、旅游集团公司、碳交易市场和林业合作组织等几大金融平台,科学合理开发债券、股票、碳金融补偿产品等多种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