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重要手段,多元主体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参与者,广泛积极加入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对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健康和高速发展,物流行业正成为与宏观经济匹配发展的重要行业。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是目前物流行业的主要形式,第四方物流(简称4PL)则是一种物流改善的运作模式,但后者对前者并非排斥性关系,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构成先进的物流形态。本文初步探讨了3PL与4PL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在鼓励慈善捐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捐赠免税资格的范围和增加可享受扣除的慈善机构的数量、出台实物捐赠抵扣规定、允许结转或递延抵扣、适时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慈善事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慈善事业已经发展了10个年头,然而中国慈善事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出发,进而对慈善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有利于慈善事业更好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碧林 《山西农经》2022,(24):46-50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的问题。发挥保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保障职能,优化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迫在眉睫。引入第三次分配参与农业保险机制,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可能性。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国内外关于农业大灾风险分散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分配     
《农村工作通讯》2008,(11):60-60
社会分配机制有三重,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被称为第三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的三个层次中,一次分配是原始分配;二次分配是对一次分配的调整,以政府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三次分配则是对二次分配的补充,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2005,(12):7-7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参加。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后接受记者采访,再次大力提倡慈善事业等三次分配,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来帮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基于协同治理理念,推动农民工的职业化培育、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无疑能够进一步深度配置乡村人力资源、释放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潜力与活力。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相对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协同治理模式的复杂性,则应科学统筹社会各方资源,构建开放、交互、共赢的运营机制,从而助推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化转型、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2021,(6):104-111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针对江西省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促进江西省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次分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我国的第三次分配还面临慈善捐赠意识不足、激励力度较弱、财产税缺失、捐赠使用不透明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快财产税改革,适时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监管制度建设,规范慈善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12.
13.
按照国务院自然资源部的基本要求,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快速开展,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国土调查工作的准确实施,对县域内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了明确,在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是国土调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本文对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基本目标、要点进行明确,了解国土调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真正作用,并且提出完善国土调查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更好地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霍继刚 《齐鲁粮食》2001,(11):16-17
阳谷县第三粮食收储公司是以7个基层粮食收储站为依托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在职职工300余人。为解决人员多、包袱重、亏损大的问题,公司广设购销网点,抢占农村市场,既扩大了企业经营量,又方便了农民售粮,今年收购夏粮4000万公斤,安排富余职工150余人。  相似文献   

16.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再一次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上全党、全国工作的日程。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一环。家庭农场作为发展农业产业的载体,因其分布广泛、涉及群体规模庞大、相关利益方错综复杂等特征,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成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阐述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偏低、商品化程度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并在农村协同治理的框架下提出加强农场制度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产业协同等创新发展机制,以解决家庭农场发展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对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基础性作用。为应对社区治理的高度复杂性与繁难性,必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方能实现社区治理的效能帕累托最优。当前,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五大主体在社区治理场域的联动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政策建设不足、主体权责不清、专业人才匮乏等。通过政策支持体系、夯实联动平台、吸纳专业人才等策略,以期推动“五社联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被推到防控疫情的前线,彰显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和优势;然而随着疫情防控从应急模式转向常态模式,社区能否在完成常态化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等任务的同时,继续发挥其党政军警民合力优势,完成疫情防控及应急管理任务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一个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实践,运用协...  相似文献   

19.
高邓 《山西农经》2023,(21):135-137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事关绿色发展的大局。农业生态治理需要政府、涉农企业、农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由于各方社会角色、性质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与涉农企业、政府与农民、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提出了利益制约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这三大治理主体经济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亟需多目标协同治理,本文基于当前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构建实现多目标协同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理论分析框架,讨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应持续关注的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空间规划存在规划目标体系需要明确、规划管控指标阈值缺乏科学测算依据、对"规划空间"复杂系统的认知尚需提升等问题;(2)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治理,一要强化规划多目标的衔接与量化,二要针对关键要素强化管控指标集构建及其阈值测算,三要利用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情景分析来辅助多目标规划决策,四要从规划"目标—指标—管制"协同方面构建多目标治理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是制定科学规划方案与实施有效治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