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丽娟 《山西农经》2020,(8):158-158,160
我国A股市场股权质押经历了2014—2015年的繁荣期,后因股价下跌,部分质押的股票触及平仓线,股东仍继续质押股权“拆东墙补西墙”,2015—2018年股权质押的规模继续扩大。2018年频发的股权质押违约事件引发了市场波动,随着监管措施的实施和制度的规范,股权质押的规模逐渐缩小。论述了控股股东大比例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持续升温,但质押比例过高会引发资本市场爆仓风险,损害公司利益。本文以雪松发展为例,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发现:雪松发展股权质押动机主要为融资需求、利益侵占和风险转移。为此,可以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与制衡,控制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同时由质权人加强对出质方的评估与监督,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融资决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却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即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结果导致大量资金闲置的现象。本文对控股股东与非理性融资偏好的特征及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质押是指集中拥有公司股权(或股份)的大股东将其股权(或股份)质押给金融机构,从而进行融资的一种质押行为。从股权质押这一概念提出,因为其程序简单、质押后股东的控制权不变、质押门槛低等特点,这种融资方式慢慢地被资本市场大量使用。然而,在运用股权质押融资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股权质押这种质押方式的风险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本文整理和总结国内外有关股权质押风险方面的研究,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完善股权质押这一融资体系,有效预防股权质押风险。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是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本文基于现代企业契约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控股股东侵占资金的表现方式、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控股权和股东性质共同影响下的股权结构的有效性为研究重点,考察了控股股东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会计透明度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利益侵占效应;在股权相对分散时,国有股东对会计透明度产生积极影响,表现为“帮助之手”;而对于国有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提高会计透明度,控股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开始转向利益协同效应。同时还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放大了国有股权发挥的“帮助之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股权质押贷款并不是一项新业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进程的推进,赋予了股权质押贷款更丰富的内容。本文在对股权质押的法律依据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商业银行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信贷业务流程的各风险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下一步商业银行和政府相关机构开展和推进该项业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股权过度集中、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在上市企业中非常普遍,大股东利用自身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导致侵占企业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利益侵占行为的具体情况,通过案例,从关联方交易视角对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动因、手段和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具有流动性强、变现快等优势,近年来在上市公司中广泛应用,也引起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从进行股权质押的动机及股权质押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已有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以期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自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以来,一直受到很大的推崇。然而,部分上市公司出于我国资本市场对于股权质押的不成熟管理,大股东往往进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这给中小股东甚至是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股权质押会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何种挑战,这是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融资业务,因手续方便、流通性好和快速融资等特征受到许多上市公司的青睐。但是,股权质押在金融市场上蓬勃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性,尤其近年来大股东频繁爆仓,多数金融机构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遭受损失。因此,通过探寻我国股权质押市场现状,分析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鹿 《绿色财会》2007,(6):48-49
我国证券市场上.控股股东籍由各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以格林柯尔系为例.控股股东曾采取多种手段侵害投资者利益,如关联交易、收取品牌使用费、签订虚假供货合同诈骗资金、拖欠收购资金、挪用上市公司财产、利用会计手段制造虚假业绩等等。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自1976年米歇尔·C·詹森和威廉姆·H·麦克林在《财务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发表“公司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成本和使用权结构”以来,代理理论及公司治理理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经济学、财务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过程来看,詹森和麦克林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基于美国公司治理情况而提出来的,即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而导致的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发现,除英、美、加等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对集中的。就我国…  相似文献   

16.
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正相关,并且具有正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更可能过度投资。进一步检验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与公司自由现金流水平的高低有关,高自由现金流加重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14-2019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在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股权质押对其履行社会责任产生负面影响,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质量能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社会责任履行的负面影响。文章不仅为民营企业股权质押这一行为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证据,而且提供了提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股权质押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成为当下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融资方式之一。质押股一旦股价下降,逼近平仓警戒线,控股股东就需要进行补充担保或者赎回。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上述操作,股权则有可能被质权方卖出,从而产生公司控制权转移等风险。本文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质押进行分析,并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对A公司股权质押的动因和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视角,研究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企业金融化在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随着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增加,会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企业金融化这一中介变量在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中呈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