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我国创业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在被投资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20—2022年在中国创业板IP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能否有效降低IPO抑价率。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吸引高质量的承销商,但无法降低IPO抑价率,也无法降低公司的发行费用;风险投资在调整抑价率和发行费用上“认证失败”,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未能起到明显的认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2011—2015年在创业板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的336家企业为样本企业,以上市前两年至上市后两年为研究期间,研究创业板IPO效应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结果表明:超募率、抑价率和制造业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板IPO效应;风险投资、盈余管理显著反向影响创业板IPO效应;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上市首日市盈率这三个变量对创业板IPO效应无显著性影响。针对结论,提出了促进创业板稳定发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首次公开发行抑价是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抑价研究也是理论成果最丰硕的IPO领域。对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IPO抑价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发行人与投资者、承销商与发行人、投资者之间三个方面评述了IPO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IPO抑价,以及如何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降低抑价水平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上交所挂牌的1,176只A股新股的IPO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选取市场气氛、地理位置和产业分类作为自变量,结果发现:市场气氛和IPO抑价程度呈正相关,而不同的产业分类和地理位置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且市场氛围和产业分类对IPO抑价程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提出研发投入与IPO抑价相关性假设,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IPO抑价与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继而进一步分析研究专利信息的披露是否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继而降低IPO抑价。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因研发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专利披露,作为评价研发工作成果的积极市场信号,对IPO抑价的缓解作用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自1970年以来,IPO抑价现象成为西方金融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观点纷呈,却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本文从非对称信息、新股发行的相关制度和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等三个方面入手,对西方金融学界在IPO抑价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对不同流派的解说观点进行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所谓IPO发行抑价,是指在IPO发行中,新股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价格相对其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存在显著为正的平均超额收益现象。按照市场有效性假说,IPO不应该存在超额报酬率,因为众多的逐利行为会使超额利润消失,但实证研究大多支持“IPO具有超额报酬率”的说法。而在中国,IPO高抑价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IPO抑价是指新股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低于二级市场的上市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上市首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IPO抑价使得IPO的投资者获得了超过正常的股票收益率。该现象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其内在价值,而发行价格也是按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新股上市的首日价格不应该显著高于发行价格。然而,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IPO抑价在各国普遍存在,但抑价程度和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IPO高抑价之谜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5~2007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风险投资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单向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股票市场上IPO抑价和新股破发现状为切入点,通过相关理论研究新股定价方法,并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考虑我国现行新股定价机制中的问题,并对IPO定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至2007年底沪深交易所上市的188只IPO股票为样本,建立相关模型,证明股改后两个交易所仍存在IPO抑价现象。筹资规模、流通股比例、市盈率、首日换手率、首日振幅和上市前一个月的市场行情状况等对新股收益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发展风险投资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否则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包括风险项目或风险企业、风险投资主体、由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出口机制,以上各部分是风险投资体系内部的必备要素.而在该体系外协助运行的还有政府的有效监管、健全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财税政策等.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需要对我国现阶段以上诸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股发行首日(IPO)获得超额收益率称为发行抑价,抑价程度高说明定价机制不合理,损害发行人的利益,也间接对股市长远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对2009~2012年期间发行的820家新股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我国近三年新股发行抑价程度为30%,较往年有很大的降低,但同世界发达资本市场的水平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对新股发行中的市场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新股发行抑价主要和网下申购中签率、发行价格等呈现负相关关系,普通投资者的投机因素很大程度推高了抑价程度。为此,必须加强对炒作新股的现象进行监管,从而引导价值投资的理念,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自1985年进入我国以来,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年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还是多多。2000年以后在国际风险投资市场进入冬天以后,我们的风险投资也进入了冬眠期。在这个时候,风险投资的参与不应该消沉,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正视风险投资给国民经济的作用,对风险投资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办法才是正途。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日益发展,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出发,介绍了我风险投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存在于我国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A股IPO抑价原因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IPO发行抑价现象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偏低现象,也就是说新股定价低于新股的市场价值,表现为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自1985年进入我国以来,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年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还是多多。2000年以后在国际风险投资市场进入冬天以后,我们的风险投资也进入了冬眠期。在这个时候,风险投资的参与者不应该消沉,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正视风险投资给国民经济的作用,对风险投资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办法才是正途。如果我们把风险投资的整个过程看成是生产高新企业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企业的生产函数。参与生产的要素包括原材料、资金、人力、政策与机制。其中原材料是指高科技成果;资金就是指风险投资的资金;人力,是…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进入我国已经将近20年,1998、1999年达到最高峰.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美国风险投资的低迷,我国的风险投资也进入调整期.我国的风险投资现在问题很多.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风险投资本身的创新.本文以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索洛生产函数模型,从四个角度介绍了风险投资创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85年引入风险投资操作模式后,至今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政府、理论界以及实务界人士的期望差距较大,而且在目前日益红火的风险投资热潮中,唱主角的始终是外资风险投资机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边缘化趋势日益严重。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目前本土风险投资机构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应对思路和可以采取的临时及长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