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西北地区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就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2010—2016年下降、2016—2022年上升的“V”型趋势,其中2016年为拐点,最低值0.0128;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缓变化趋势,2011年为最高值0.0186,2018年为最低值0.0124。(2)绿色金融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向作用,且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滞后一期对经济生态化发展也存在影响。(3)控制变量中,财政支出占比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呈现正向作用,外贸依存度与公路通达强度对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现负向作用。文章基于外部性理论、资本信号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评价了西北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影响机理,并在实践层面丰富了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产生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西北地区应在完善金融市...  相似文献   

2.
在新发展背景下,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廊坊市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科技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文章构建了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廊坊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廊坊市2010—2019年的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廊坊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促进廊坊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涵盖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社会发展4个一级指标的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 S模型测度2012~2021年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结果显示: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呈现“S”型上升趋势,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后期增速较为缓慢且略有下降。循环发展较为理想,是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动力;绿色发展不稳定、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和低碳发展水平较低是阻碍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为促进贵州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腾  杨俊峰 《绿色财会》2023,(12):43-46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审计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安排。本文以2010—2021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样本区间,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显著提升山东省的绿色发展水平。据此提出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状况的政策,既发展经济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尹庆民  卢鹏 《水利经济》2023,(6):12-19+110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SBM-ML指数测度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运用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等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效率,但中上游地区的提升效应要强于下游地区,起到了填平区域间绿色发展差距的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负向调节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但两者发挥调节效应的作用区域有所差异;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正向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剖析农机生产服务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5—2020年西北地区51个市级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在地理邻接、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农机生产服务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2005—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保持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发展失衡;农业生态效率的莫兰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分异格局。(2)在三种矩阵作用下农机生产服务集聚既对本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还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3)通过非线性检验发现,农机生产服务集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曲线;技术进步在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在更换回归样本情况下实证结果仍具稳健性。因此,文章提出西北地区应把握区域农机空间关联规律,推动区域农机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机产业,并从农民满意度和财政支农等方面提高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甘肃省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8—2018年的有关数据,用熵权法对甘肃省的经济生态化进行测度和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的经济生态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采用回归模型对甘肃省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目前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促进甘肃省经济生态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绿色信贷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主要从绿色信贷测度评价和绿色信贷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一大时代特征,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涵盖公平、效率、规模在内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测算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Mann-Kendall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随时间趋同化;空间上,西北地区普遍高于西南地区,沿线各省(区)市可划分为四类。据此提出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施绿色政策,加快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产权制度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是地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西北地区是我国农村资源富集地区,也是农村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二十多年以前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给西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制度环境。但是,当时的经济体制变革并没有配套以完整的、相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除港澳台地区),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波动情况呈现“N”字型;东部海洋经济圈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相比于北部、南部较大,存在发展差异;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对北部、东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南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提出要提高涉海企业经营水平、完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提升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政治、交通发展等因素相关,本文先就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简述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进程和成就,最后就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带来的启示进行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作用的内涵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具体化,技术进步测度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抽象和概括,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数学描述,技术进步测度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经济增长理论的要求。索洛模型和C-D模型用于测度我国和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是可以借鉴的,用于测度农业技术进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西北五省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2年各省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转移—份额分析法等,测度了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较低,集聚趋势不太明显;不同行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各行业在西北地区的专业化优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后,通过转移—份额分析法,结合专门化水平,提出了西北五省服务业各行业的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其城市化过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但是,西北城市化发展与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相比,其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成为严重阻碍西北地区的发展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西北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城市功能因而受到限制是其中不可所视的一项。1990年秋贯通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桥,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向东向西开放提供了机遇,为西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以及经济起飞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西部的战略更是为西北地区城市综合治理、协调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平凉"金果"、阳坝茶叶、陇南橄榄油等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走俏省内外市场,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原因是什么?因为它们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了特色农产品,在绿色、有机农产品方面独树一帜。2011年,甘肃省绿色、有机农产品当年认证数在全国居第八位,在西北地区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对于测度和判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对重工业发展城市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选取适合辽宁省发展特征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四个人类绿色发展维度,利用2009-2019年辽宁省相关数据,构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拟合,分析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其次,使用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情况;最后,将障碍度模型引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方法做了创新性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熵值法的结果显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但2015年以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受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在空间上,Moran指数得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集聚分布状态,发现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存在"集聚效应"的可能性;障碍度模型得出制约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资源配置、环境保护,验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对提升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市场活跃度、加强资源节约使用宣传、促进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济干  杨亚平 《水利经济》2023,41(3):1-7, 15
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当前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使用泰尔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研究其空间差异以及分布动态变化趋势,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将科技人才集聚纳入回归模型以探究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显著,且省内差异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水平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显示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效率值集中度降低,且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特征;科技人才集聚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绿色发展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计量统计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对当前国内农业绿色发展在内涵、测度与模式、转型升级路径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廓清与阐释。研究发现,农业绿色发展在内涵和指标体系构建上主要基于新发展理念和农业绿色发展特征两个角度;针对指标建立,从全国或省域层面进行测度和演变描述;在转型升级路径选择上,取决于农业政策、资金支持、科学技术与人才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可持续发展过渡到绿色发展是当前中国转型期的主要任务。从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生产三个维度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基于2016-2019年市级数据,结合熵权法,测度了江苏省13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8年江苏省整体的绿色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2019年有所回升;就省内而言,苏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大于苏中地区大于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