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娜 《中国改革》2005,(4):42-43
信息披露是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金融监管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已经有五家银行在国内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备上市,向资本结构多元化方向发展。但要形成实际上的稳健经营和与国际接轨,单纯靠上市这一过程是很难完成的,最根本的是要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进行改革。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则是进行这一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银行专职审批人高级管理培训团"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美国在银行监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等方面的先进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教育培训局的组织下,2005年10月28日至11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成“银行专职审批人高级管理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培训团走访了美国国家信用合作管理局、旧金山联邦储备局、加州银行与金融委员会、加州金融机构管理局、纽约州银行业管理局、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加州基本建设与经济发展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联合银行、华美银行、加州银行家协会等十余家金融监管机构、带有公共政策性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有关银行业自律组织。从这期开始,本刊将分期刊登培训团成员的考察报告,供大家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银行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企业兼并破产的信贷政策和109个试点城市行呆帐贷款核销办法。下面,我受总行党组委托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既要支持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又要依法维护银行债权(一)建立企业优胜劣汰、兼并破产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企业改革的实践看,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最终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而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依法兼并破产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调水工程建立水银行制度的经验,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浙东引水工程水银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建立区域水银行是实现浙东引水工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浙东区域水银行制度建设的设想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欧洲银行监督官委员会(以下简称CEBS)成立于2003年11月,它是统一协调的欧洲金融监管框架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统一欧盟银行监管实践和促进欧盟各国银行监管当局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制度是现代金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制度转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中,尽管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已经建立,但并不完善。为使我国金融机构在良性的环境中健康发展,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大案、要案屡有发生,导致银行大量资金损失。为此,各银行机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各银监局要高度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问题,切实抓好本通知在基层的监管抽查工作。一、高度重视防范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建设。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筹集和保持充足的资本,是所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充足的资本可以减小银行破产的风险,增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为银行的增长和发展提供资金,也可以使银行在兼并浪潮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各家银行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多年前“海南友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中农信”等金融机构的破产,到目前讨论热烈的四大银行股份制改革,都有专家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那么,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呢?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说得简单些,就是由各家存款性金融机构交纳保费,一旦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而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件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政府事实上以国家信用为银行提供保险,一旦银行陷入经营困境时,政府就会干预以保护储户利益,以实现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适应“三农”发展而推出与发展 如何加大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制金融体系,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大力倡导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力地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农户贷款不再如过去那么难。目前,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金融监管是金融安全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从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发展历程与现状为出发点,指出我国地方性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2016年14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区分了表内外影子银行并考虑金融监管,研究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表外影子银行显著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的经营风险,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外影子银行通过提高盈利能力降低了其潜在的风险,表内影子银行显著提高利润率的波动。金融监管趋强,商业银行将承担更高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破产是当今人们的议论的热门话题,中央宏观政策定调式:1996年要加大企业破产力度;企业热衷于破产以便甩掉沉重的债务包袱;银行不愿破产,因为企业一宣布破产就使银行的巨额信贷资产付之东流;地方政府一方面为使企业债务一笔勾销,而愿其破产,另一方面在当前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失业人员增加,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破产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也就是破产企业分配财产时,银行如何参与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试行)》)是 1986年 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并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8月1日起实施满三个月之日起试行。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它与1991年11月7日法(经)发 (199) 3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构成了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游走于灰色地带、规避了金融监管的天量影子银行资金,对冲着宏观调控效果,由此导致的信用扩张极易给金融稳定带来系统性风险。在2012年10月东京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年会上,我国影子银行所隐含的风险被写入了《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因此,如何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逐步纳入金融监管已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现场检查是银监会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对于非现场监管、市场准入来说,现场检查作为一项与银行近身接触的监管手段,其计划性、针对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威慑力更加突出。而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现场检查的评价考核体系,一些检查项目的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探讨建立对现场检查项目的评价考核机制,提升监管的有效性,是银行监管者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现代内部控制的研究及其制度建设明确肇始于金融业,且其后续发展与快速更新也是在银行、金融系统率先启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对于新时期我国企业及银行的内部控制发展、缩小国际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国内差异、国际差距对此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广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不少需弥补之处.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加强制度内部建设以及做好与之相关的配套工作,是今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近期,影子银行的有关问题备受关注,现将有关专家、机构的观点整理如下: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麦卡雷利(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于2007年最早提出影子银行,指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接受当局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美国金融稳定理事会于2011年4月提出,广义概念指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狭义概念指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非银行信用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