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产业基金的研究和试点工作.199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产业投资基金--淄博基金,后来由于多种原因销声匿迹了;2006年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对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就不同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政府作用及作用方式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分析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高质量高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银行、政府和渐进性改革三个方面出发,分析银行对融资市场的近乎垄断、政府调控失灵,以及渐进性改革导致区域差距加大等问题,并找到根本原因,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PPP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投融资模式,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可以充分调动社会闲置资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谋求社会公众福利的最大化。[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政策性文件,结合农业项目自身公益性强、投资回报慢、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分析阐释了在农业项目中运用PPP模式的困境及对策。[结果]农业项目运用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不足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能够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用于公共服务与产品的供给,同时为私人部门提供一定的投资回报,是一种高效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的模式。[结论]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PPP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制度、服务理念不够完善,导致现有农业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对此,该文从制度安排、体系完善、融资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业PPP项目早日走上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模式正在由过去的双向流动向相对稳定的城乡单向流动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不断增强,农民工跨省流动向就近转移的转变日趋明显。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工整体技能较低、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农村土地权益处理机制缺失等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因此,要以推进户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强化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加强农民工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体制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乡村是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而旅游扶贫是为贫困地区提供"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据统计,我国七成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生态环境良好而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大多集聚其中。因此,如何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将"地利"转化为"红利",成为乡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拟从资金筹集、扶贫对象识别、居民扶贫意识和能力培养及电商扶贫四个维度,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尹娟 《农业经济》2022,(4):15-17
农村绿色发展是协调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面临资源“闲置化”、农业“被边缘化”、从业者“职业化”水平较低、居民绿色环保意识薄弱等困境。对此,本文从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绿色化发展为目标,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资源“高效化”、农民“职业化”、环境“生态宜居”以及提高居民绿色环保意识的现实路径,并从制度、人才和法治等角度提供保障措施,助力农村地区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尤其是极端贫困一直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移民扶贫被视作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因其移民规模大、涉及人口多和情况较为复杂,这一问题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因此,为了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需要针对移民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借此消除贫困以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救助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石家庄市救助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琴  肖芒 《农业经济》2023,(5):55-5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放活土地经营权旨在盘活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于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面临法律与现实双重困境。破解困境的对策主要在于激活土地经营权的活力,使其市场流通性显著增加。法律规范层面应将土地经营权限定为物权,对其设立及其抵押权的设立采登记生效模式,且应明确抵押权的客体就是土地经营权本身。社会实践层面应构建规范的流转市场,引入第三方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特色农业数字化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方式,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特色农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杨敏 《农村经济》2020,(4):34-42
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法治。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存在诸多困境,需要依托宪法和相关生态基本法,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生态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执法机制,构建农村生态法治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来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8.
李蛟 《农业经济》2023,(5):98-9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欠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而工商资本可以带动各类要素下乡,这也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逻辑之所在。不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了工商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效融合面临着多重阻碍,资本下乡非但没有促进乡村振兴,反而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亏本跑路”。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探寻工商资本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人才是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新时代乡村人才短缺、老龄化、学历层次偏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通过分析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引、用、育、留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困境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层政府具有双重身份: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政府与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二者之间的持久冲突是形成财政困境的根源.基层政府在双重身份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权衡,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现行制度设计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权衡,现行行政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基层政府不断偏离公共利益,转而追求个人利益,从而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体制的不完善放大了基层政府的资金需求,并最终导致基层政府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以及财政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