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架构下,土地市场管理始终是政府管理的职能体系之一,但土地市场管理中引入公众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水准,取得较好的管理绩效。公众参与土地市场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咨询与交流;听证制度;互动机制。要使公众参与有实效,必须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政府有关部门自身改革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培养团体意识是公众参与的基础;建构参与程序是公众参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进步体现就是公众参与,其充分表现了城乡规划管理过程民主制的积极推行.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当今社会要注意基层政权的不断巩固,同时针对民主制进行积极优化和完善,为人民的知情及参与、表达等权利提供保障.近年来,社会中有关民主制的一项热门话题就是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由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等环节,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大都在单位内部进行,但公务员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文章讨论我国现行条件下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基于国情而建立了不同的机制,在对各国公众参与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应当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并设计合理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公共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品体现国家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关乎着社会的安定。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发现公众参与机制是在公共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国家的安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公共管理的工作的现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最后对现行的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工作如何完善做了一点简要的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阶段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公众参与渠道有待扩展、地方政府部门缺乏足够重视、有关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进行规范性的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公众参与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如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足够动力、有效满足政府善治需求等等,提出提升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为背景,就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法的依据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功效、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涵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规定内容较少且抽象,缺少具体详细的规定,一些公民维权行动也暴露出了立法的不完善。本文将试图从公众环境权、公众参与的程序性规范及环保社团的兴起与发展等角度提出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发生后公众习惯于期待和依赖政府,而忽视了公众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社会成员的危机意识与应对危机的能力,扩大和规范公众有序参与的行为,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房地产环评的特殊性,着重分析了房地产环评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公众参与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时间银行"作为志愿服务交换的平台,不仅能够充当起居民互帮互助的桥梁,而且有助于构建城市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卢湾区、长宁区部分居民区的调研,对"时间银行"公众的认知和参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时间银行"公众认知与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众科学素养是培植公民良好参与意识的基础,而且直接决定了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公众科学素养会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广度、深度和效率,而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会受到包括经济状况、时空条件、评估体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改进政府绩效评估,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并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均衡博弈,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及其内部利益关系的和谐。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的顺利进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在公共组织系统自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公共组织系统和谐发展的控制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