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各国为了促进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而设立的机构,已有近百年历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其放在战略性高度来设立。比较各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理清其制度特征,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崔艳梅  王莹 《经济师》2004,(10):224-225
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是各国普遍采用的 ,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内所允许的政策性工具。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在出口方式需要进行战略性转移的背景下 ,充分了解和应用这一工具意义重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一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机制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金融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焦点,而建设和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则成为金融改革与深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介绍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大环境下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有五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对是否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实施,否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是,继续增发国债的财政空间和使用效率已逐渐降低。对此困境,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业务来启动;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国债投资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伟 《经济经纬》2008,(1):125-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策性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政策性银行普遍调整了发展战略,日益呈现出机构的重组再造及其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业务总量的结构性扩张与逆转、业务手段的商业化运作程度增强的一般特征和总体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改革中都普遍强调和坚持其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几种不同的政策路径,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定位于"三位一体"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缩小业务范围,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其它国家的政府金融机构相比,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存在业务范围过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不足之处。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其已经明确的业务从管理和运用国家核拨的预算内经营性建设基金和贴息资金办理建设项目贷款条件评审、咨询和担保等业...  相似文献   

8.
《探索与求是》2000,(6):35-35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自组建以来,充分行使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职能,情系农业、心系农民,为实现农民既增产又增收,为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支持企业敞开收购,保障收购资金常年、常时足额供应。收购资金供应工作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事关改革与开放的大局。农发行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收储企业常年、常时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和棉花,收储企业什么时候收购,农发行就什么时候发放贷款;收购多少粮棉,农发行就发放多少贷款。五年来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文章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多年的运转,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改革。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将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对政策性金融业务,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庆 《经济师》2006,(3):243-244
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已百年有余,其鲜明的性质、独特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新形势下,我国政策性银行应抓住机遇,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缩短与国际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1994年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比较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指出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需要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文章以美国政策性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我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型为例,讨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运作的几个问题。文章认为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型,应该通过“由国家确立适当的目标、以政府信用作为后盾、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原则去推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存在较大缺陷,已不仅是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现有体制下的机制转型就能解决的;不能就农发行谈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只注重机构的存在形态,更要注重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不能走机构路径,应是一种制度、一个体系,它包括现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重新定位、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社区再投资制度安排、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综合改革以及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与国外普遍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立法并依法运行情况不同,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严重滞后,致使政策性银行因无法可依、监管失当而无序运行,从而降低了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导致政策性银行功能异化和社会责任尽责偏离。在国开行已商业化、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提政策性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立法建设,保障政策性银行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及经济转型,三家政策性银行应该紧跟国际上开发性银行的发展潮流,实现商业化经营并重新构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以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实现政策性银行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迥然不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三大差别”长期存在并日显突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发展区域和重大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政策性金融这个宏观调控的工具给予强大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和国家目标得以实现,或起到逆向选择、引导倡导作用,吸引商业性资金介入,在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下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策性银行自创立以来,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因此,应当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实际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