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野  张晓波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93-111,158,159
政治经济学文献表明,通过将货币政策交给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来管理,政府可以增强货币政策承诺的可信性。但是,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在政治过程中也构成了一个否决行为体,从而有可能限制国家(政府)的自主性。根据"结构导致的均衡"的分析视角,如果国家偏好与中央银行偏好不一致,何者可以转化为权威性行为将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制度。在国内政治制度的变革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制度与国际谈判来改变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既有均衡,并使这种均衡朝着增强国家自主性的方向演变。作为世界上独立程度最高的中央银行之一,德国联邦银行担心欧洲货币合作会干扰其维护国内币值稳定的目标,更不愿通过放弃本国货币马克来推进货币一体化。但是,德国联邦政府通过其在国际制度与国际谈判中享有的信息优势与合法性,克服了德国联邦银行对欧洲货币合作的反对,推动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和欧洲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体系不仅具备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性规则)和基本功能(减少不确定性),而且还具备制度的本质特征(公共品)。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史,无论哪种国际货币体系,其正常运转都得依赖于国际合作。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利益使得作为公共品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够在"无政府"状态下达成合作与合理秩序。霸权衰落后的国际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各国的国内协调与国际协调权衡或决策的内生需求,并可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既取决于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又离不开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尤其是美国)与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合作。国际货币制度合作的路径取向应是从区域性合作到全球性合作。无论是为了寻求多边世界的合作还是作为利益的相关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都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其突破口在于推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设施之一,稳定货币与调节经济波动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西方的经验证明,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其有效实现其功能的根本条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一方面是基本适用的,另一方面又因存在着某些客观条件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它多种货币改革工具也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IMF公布的1999~2012年世界官方外汇储备数据库,文章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国家结构差异。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经常账户差额、出口比重等经济效益因素,而发展中国家选择储备货币时更重视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总量因素。对人民币储备地位的模拟分析表明,2009年以来人民币在世界储备资产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制度化,国际法律化主要表现为国际制度在义务性和授权性上的进展。从这两个维度上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显著增加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程度。国际制度的进一步法律化不仅影响到国家间关系,而且具有重要的国内政治效应。如果国内否决者具有贸易保护的偏好,国家行为体在国内政治制度下将难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但是,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合作的法律化进程中具有其他国内否决者难以获得的议程设定优势和信息优势。此外,国家行为体也可运用国际制度法律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动员机会来克服其他否决者的阻碍。在美国贸易政治中,总统比国会具有更大的自由贸易倾向。当总统与国会在贸易政策上的偏好显著不同时,总统通过支持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来推动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美国贸易政治的演变业已表明,国际制度的法律化降低了行政机构在国会压力下的脆弱性。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国内贸易政治中,国际贸易体系的法律化也可以作为增强国家自主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对以美元为本位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探究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起始,分析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在条件逐步具备的情况下,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也会面临"三元悖论"和"特里芬"两难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为金砖国家合作提供了新动能,国别间的互补性使产能合作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根据经济增长活力、产业结构、人口与劳动力素质、资源与商品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差异。因此,中国与金砖国家产能合作应该按照彼此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结合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贸易、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上有所区别,采取互补型贸易、梯度型转移和产业链分工三种路径,垂直型与水平型转移各有侧重,地理空间和产业领域相互契合,以进一步提高中国与金砖国家产能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中国高校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安全现状持乐观看法,认为中国在未来10~20年内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将美国和日本视为中国面临的主要潜在威胁,将台湾问题视为中国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在涉及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的问题上,中国学生的态度既积极又有所保留。学生认为,维护和提升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途径在于发展自身实力和妥善解决国内政治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题为"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及学者应邀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与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别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经济与文化的视角对东亚共同体构建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时间非一致”的假定出发证明,在经济全面衰退的现实危机面前,转型国家往往更有动机偏向滥用货币扩张手段,而央行的非独立性将进一步加剧引发恶性通胀的风险.为了避免“通胀偏向”政策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恶化,需要一种机制来保证政府承诺得以履行。检验表明,转型国家大多存在央行法定独立先于实质独立的情况,即央行法定独立性很高,但事实上货币政策还是由政府控制而难以完全独立有效抑制通胀。跨期声誉模型表明,仅仅实现央行的法定独立可能在长期产生负的社会福利效应。为此,建议确定合适的名义政策目标以强化央行的预承诺能力,同时要加强企业治理,财政机制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各项调控措施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合作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以解除经济相互依存笥所带来的政策约束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分别是国际融资合作、汇率联合管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一国对合作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国 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这是由于不同的资本流动性对一国外部均衡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央行独立性是经济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独立性的度量问题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中央银行测度中会牵涉到众多因素,导致度量方法的选取存在不同的观点;围绕着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诸多争论。文章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结论认为目前在我国通货膨胀与央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LS测度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货币国际化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作者试图建构一个以部门利益为基础的分析框架,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货币发行国能够通过货币国际化实现收益,例如获得面值租金、降低外汇风险和交易成本等,也需承担放弃汇率和利率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等制度调整成本。货币国际化的分配效应集中于贸易和金融部门。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内部企业特性影响了两大部门对于货币国际化国际收益和调整成本的权衡,最终决定了经济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支持力度。贸易部门的贸易流向、产品的差异化和企业的生产国际化程度会影响其对汇率干预和用本币结算降低外汇风险的态度,进而影响贸易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偏好。金融部门的金融管制程度、金融一产业关系和国际导向金融机构的分布会影响其对金融自由化和使用本币海外投融资获得面值租金的态度,进而影响金融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偏好。贸易和金融部门可以通过直接的市场行为和游说政府两种方式,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在实证部分,作者对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进行了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长期、巨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提供了条件。这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也为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欧元诞生导致国际储备货币的"双本位"格局,美欧两种主要国际货币的竞相滥发以及小国货币的从属地位,引发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此,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顾及各国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虽然美元在区域内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人民币在东亚9个经济体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序基本上呈现地位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日元的权重则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虽然东亚经济体目前都还没有正式宣布把人民币作为钉住货币,但在实际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内一个至关重要的隐性货币锚。  相似文献   

17.
丝路绿洲国家的货币体系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汇融。本文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材料,对公元5—8世纪出现在吐鲁番的各种金钱、银钱、铜钱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地区的货币体系中,本地铸造的货币和外来货币各自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美国和英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做了较多的论述,而对现在兴起的德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关注还不够。作者利用相关的学术文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国际政治研究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德国国际关系的研究视角。第一部分概述了政治行为分析的三种逻辑,其中交往行为逻辑的概念是德国国际关系学的独特之处;第二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行动;第三部分对交往行为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对这种理论的潜在价值给予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欧元与美元竞争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作用,欧元与美元的合作对稳定双边汇率关系,进而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更重要。然而,由于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以往国际货币合作的主要框架——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欧元启动之后其作用可能会削弱。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欧元美元合作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作用不能寄予过多希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国际本位货币的供给和世界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出发,构建了一个国际本位货币演进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信用本位逐步取代商品本位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信用本位下不同货币制度的约束机制进行了比较,对信用本位的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信用本位终结商品本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且这一进程不可逆转;多元竞争的国际本位货币制度为信用本位引入了可计量的双向约束,这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还兼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公平;从长期来看,国际本位货币的多元体系是信用本位的演进趋势。因此,人民币要不失时机主动出击,争取早日成为国际本位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