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法规     
我国出台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  相似文献   

2.
<正>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两会期间,不少提案议案直指废塑料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其中提到: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此之前的2月17日,作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内燃机工业这一重要的基础产业也终于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月6日下发《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工业共生是不同企业间通过围绕生产性资源进行循环再生利用而开展的一种生态产业的经济合作模式.它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生产资源的短缺而逐渐兴起的.自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出现以来,工业共生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5.
党凤霞 《化工管理》2016,(7):122-123
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生产建设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能源的节约。因此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发现国内已建工业园区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发展格局。当前,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为煤炭企业的  相似文献   

7.
张涌 《中国石化》2023,(4):33-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节约优先,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印染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推出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近日,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开发出了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把污水当成资源,在工业上可循环利用,从而节约大量工业用水,而且污水处理成本也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温家宝说,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污染减量水平、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水平4个维度,构建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循环经济与碳减排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形成基本相反的空间集聚区;(2)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区碳减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邻近区域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1.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对所有国内企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加热炉是石油化工龙头装置的关键设备,同时也是能耗大户,它的能效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生产流程的能效比水平。因此,加热炉的传热效率对节约能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能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对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提出了电石法PVC生态工业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并以新疆天业化工园区生态工业系统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8年间,新疆天业化工园区生态工业系统的能值产出率(EYR)、循环能值比率(ERR)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及有效能值的转化率明显提高;系统的环境负荷率(ELR)大幅降低,表明系统中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2008年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是2005年的4.13倍,说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增加能值利用效率,开发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是全面提高电石法PVC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梁龙 《中国纺织》2014,(5):64-65
为了能更好的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厘清企业发展思路,了解协会服务动态,大力推进针织行业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与升级,实现科技针织的创新发展,4月18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五届第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针尖上的中国”第四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张延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正处级调研员曹庭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单位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冶金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我国冶金矿山必须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工业经济领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从探索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目标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新的发展环境,通过调整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工业结构,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的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政府部门应当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化体制改革,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将实施十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九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纲要》最近出台。根据这个《纲要》,我国"九五"期间将重点组织实施10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这10项示范工程是: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完善化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工业型煤、热电、煤气三联...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源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实施可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一种新经济形式.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依托霍林河的煤炭资源优势,走资源就地转化的路子,用煤发电、用电炼铝,以铝带电、以电带煤,用煤炭产品转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在提出资源循环利用是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途径的基础上,对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网状链进行了构建,并对该体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必须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关键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能源革命的方向是逐步构建“多能互补、供需互动、市场主导、宏观调控”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