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联网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面板数据,构造区位熵指数测算我国物联网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和一阶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马歇尔外部性在集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集聚呈现"U"型特征,经历了"高—低—高"三个明显阶段,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集聚地.在产业集聚中,劳动力蓄水池发挥了主要作用,中间品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作用相对较弱.三因素的作用存在行业差异,知识溢出效应系数偏小,创新效应不显著.与此同时,还探究了地区产业规模、运输成本、信息化基础和政府政策对物联网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得益于何种类型的集聚经济。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城市人口规模效应后,小型企业在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行业内集聚经济),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跨行业集聚经济);中型企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马歇尔外部经济,但只在特大城市中显著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大型企业即使在特大和超大城市中也很少得益于雅各布斯外部经济。 相似文献
3.
4.
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对我国省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引入动态外部经济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利用1993-2003年我国各省份制造业20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业人数、资本存量数据,以检验我国各地区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数据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共通的结论是初始产业规模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作用、产业的竞争程度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对于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利用产出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于某一产业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多样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而利用就业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的影响不显著而多样化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利用产出数据的分析应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拓展了马歇尔外部性理论,认为厂商在不同子市场贡献和吸收的外部性种类和程度不同,厂商在特定市场获得的同类型外部性是非均衡的,但它可以从其他市场获得其他种类外部性的补偿,从而使获得的总外部性最大化。由于不同规模厂商可以在不同子市场交换不同种类外部性,因此使厂商可以达到外部性互补,从而使集聚变得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6.
7.
“流空间”背景下城市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增长动力机制的变革。对于传统集聚外部性来说,网络外部性是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扩展还是补充,其结果有待检验。本文构建了统一范式的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8—2021年企业间的投资关联数据,从微观主体视角刻画城市经济的网络嵌入与本地集聚,检验了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且网络外部性对集聚外部性存在替代效应,成本降低、要素配置优化和知识溢出是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二者的经济效应在低交易成本、低劳动力错配和高技术创新的城市中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的平衡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网络外部性对集聚外部性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本文结论对优化区域城市布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16个城市企业调查报告,对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否存在地方经济和城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直接估计生产函数的方法判断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行业集聚经济的来源,即集聚经济的外部性是来自于产业内还是产业间,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消除了内生性.研究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均能受益于本地同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产业专业化则无益于知识溢出;电子设备制造业能受益于本地行业多样化,而在纺织服装业则不存在这种集聚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产物,对不断变化中的劳动力流动持续进行观察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集聚是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通过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循环累积效应影响货币外部性,并通过加快技术传播速度、提高经济个体匹配成功率影响技术外部性;以外部性为纽带,劳动力流动最终影响到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集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