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农业产业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商品契约为例,说明商品契约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内稳定,以至于足以保证龙头企业长期支配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从而达到与要素契约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个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简介 一般均衡理论由于(1)没有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直接的策略互动,(2)不考虑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是否对称,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不考虑组织的内部结构,(4)假定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商品契约为例 ,说明商品契约完全有可能在长期内稳定 ,以至于足以保证龙头企业长期支配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 ,从而达到与要素契约相同的效果。商品契约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专用性投资和市场在确保履约方面的作用来实现的。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科斯和张五常的一些看法。他们认为 ,企业和市场的区别就是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区别。基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 ,单纯的要素契约很难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本文的结论不仅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提供思路 ,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整个市场就是一系列的契约,企业本身是一个契约,并且是一个不完全契约。劳动力进入企业后就会与企业形成一种不完全契约。企业如何在这种不完全契约下使劳动力成本最小,是所有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主要是分析讨论企业如何在不完全契约下实现劳动力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   总被引:89,自引:3,他引:89  
标准的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假定契约是完全的,然而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事前的最优契约失效,当事人在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时会做出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时,发展了一个新兴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以一个基本模型为基点,围绕专用性投资效率问题,从司法干预、赔偿、治理结构、产权以及履约等多个视角,全面地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尹霞  孟令彦 《时代经贸》2007,5(11Z):64-64,66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开启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对契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发展为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本文主要简述了契约理论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董京原 《经济师》2006,(7):192-193
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商品,是经济信息的一个种类,其运作必然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因素来自于现代经济关系的契约性,因而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8.
高杰 《经济问题探索》2013,(1):123-127,174
各类准一体化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准一体化组织兼具市场与企业的优势,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和内部协调费用,并对各主体实施有效激励。但通过不完全契约联结的农业准一体化经营组织稳定性较差,需要通过组织的自我演进克服契约风险,增强组织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讲,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的偏差,因此,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政府行为生态效益、资源性开发与资本性开发、富百姓与富财政、特色产业与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户。  相似文献   

10.
朱传杰 《时代经贸》2008,6(19):53-55
契约理论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已成为用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方法。本文力求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默认契约、激励契约等方面全面把握契约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企业契约的本质特征,进而作出了企业契约不完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困境及产业化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我国农产品产业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农产品物流基础、主体、设施与技术等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培育企业化经营的物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等产业升级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诸多问题,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发展,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以改变目前远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并不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它与工业一样,都是发达的产业.文章通过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界定,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与农业产业化的功能作用,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应重视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业化,即农村城镇化或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它是发展农业、改变农村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文章仅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层面剖析农业工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这一时期国家应对农业工业化的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企业融资中银行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发现银行以债权人身份参与企业融资时,只有当企业的自有资金达到一定数量时银行才会接受契约,但是银行的清算威胁不起作用;当银行以股东角色参与企业融资时,清算威胁会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清算价值与自有资金之间的关系会对企业的融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银行以混合角色参与企业融资时,银行的清算威胁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企业的清算价值具有一定的放松,同时企业与享有股权的银行会产生共谋,损害以债权进行投资的银行的利益,企业的最优努力程度会发生偏离,增加了企业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是农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发展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则是实现上述"三化"的重要选择。农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畜牧业,以食品工业为龙头,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引资力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 2 1世纪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应该置之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运行框架中统筹安排、疏导、调节。作者认为 ,由于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 ,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 ,改善农业生产布局 ,能够使农业时序效益不断提高 ,所以 ,农业总体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增长 ,这将有力推动农村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结果是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 ,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从而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 2 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 ,将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浪潮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山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线.要调整好农业结构,要开发好农业潜力产品,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新世纪初期山西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谈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资源约束型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分析了资源约束型贫困地区资源缺乏、环境脆弱、农业经济落后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优先发展支柱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战略思想与产业化阶段演管理论,以及强化综合投入、建设资源基地、组建扶贫实体、调整人口与土地关系、加强科技进步、逐步推行土地流转制度等农业产业化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0.
Optimal Lending Contracts and Firm Dynamic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We develop a general model of lending in the presence of endogenous borrowing constraints. Borrowing constraints arise because borrowers face limited liability and debt repayment cannot be perfectly enforced. In the model, the dynamics of debt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dynamics of borrowing constraints. In fact, borrowing constraints must satisfy a dynamic consistency requirement: the value of outstanding debt restricts current access to short-term capital, but is itself determined by future access to credit. This dynamic consistency is not guaranteed in models of exogenous borrowing constraints, where the ability to raise short-term capital is limited by some prespecified function of debt. We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default-free contract—which minimizes borrowing constraints at all histories—and derive implications for firm growth, survival, leverage and debt maturity. The model is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stylized facts on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firms. Comparative statics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y and default constraints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