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以一种契约类型(企业契约)代替另一种契约类型(市场契约),代替的原因则在于与市场契约相比,企业所采取的这种新的契约类型能节约交易费用。企业这种新的契约与一般市场契约的本质区别在于,企业包含对人力资本的交易(购买),长期雇佣人力资本的契约一方(权威方)拥有对另一方的指挥,而市场契约不存在这一点(张五常)。  相似文献   

2.
辩证地看待战略联盟中的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出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通过某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组织松散结合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因此,战略联盟是介于独立的企业和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既没有纵向一体化组织中的权威控制,也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场交易,它是企业间在研发、生产、销售诸方面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企业所有权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谈判过程,它与制度环境和当事人的谈判力有关。一个契约安排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确保充分的契约自由。企业所有权分配可以表达为不同类型契约的选择,它主要考虑交易费用的大小。本文把交易费用分解为契约费用和监督费用,均衡的契约安排是权衡这两种交易费用的结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节约交易费用。针对不同的交易技术结构,对简单交易来说,单边治理合约是相对有效的;而对复杂交易来说,共同治理合约可能更有效。进一步考虑契约的产出效应,共同治理合约能带来更高的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灿  王越子 《经济学家》2007,2(6):16-21
现代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性质的,并建构交易费用范畴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而被认为是一种法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事实上,企业契约背后隐含着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复杂的权力支配关系或层级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交易关系.因此,企业是"权力"性质的.深化认识企业的"权力"性质,可以从企业权力分析的历史向度问题以及企业权力的内生性质等方面来拓展.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企业权力现象及其权力关系演变的视角或方法.  相似文献   

5.
组织间的非契约机制与网络组织运行效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知识、信息、网络与创新。很多企业通过长期合作关系结成联盟,从而形成企业间网络。这种网络组织既不像市场那样依靠契约进行交易,也不像科层组织那样通过权威关系来协调行动,而是通过长期合作结成利益共享、力量互补的结构,网络组织是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一种重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网络组织是以企业网络化带来的巨大协作效应而备受关注的。网络组织具有能力互补、降低交易费用、扩大知识信息交流等优势。可以预计,随着知识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到网络集团中来,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现代契约理论。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及该文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之后,企业和市场就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经济组织,也从此告别了长期以来被称为“黑箱”或“空匣子”的企业理论。而在现代契约观的演变过程中,威廉姆森在其《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从不确定性、交换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沿着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学派的另一条道路,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不完全…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一个要素主体之间合作的契约网络组织,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控制权的产生的根源之一。雇员在“接受域”内有限度地接受雇主的指挥,是因为控制权威的调节带来企业组织效率,节约交易费用。对雇员来说,雇主权力是雇主给予金钱、地位相交换诱使雇员接受并且可以实施制裁或威胁要实施制裁的方式迫使后者接受指挥的。  相似文献   

8.
再论科斯     
本文分别在对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和企业权威的考察认为,科斯关于组织费用与交易费用的比较而导致企业产生的逻辑是不存在的;分别在对市场扩张和企业规模的分析认为,企业与市场的规模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互为依存的,但市场与企业的规模也不是相互决定的,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依赖路径。同时,在对企业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分析认为,二者具有主从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9.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变迁正是为了缓和农产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协调和联接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各环节,以节省交易费用.本文从交易费用与契约选择的角度,首先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得出"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契约关系较"公司 农户"要稳定,利于节省交易费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组织形式在不同行业中共存以及引起市场份额差异的根本原因,即资产专用程度的差异;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可相互替代的方式。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取代市场机制。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而企业的出现可以借助于其权威关系,通过减少交易次数,实现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市场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自发运行的,而在企业内部,则是通过以官僚组织结构为基础的行政权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替代、互补及互嵌: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新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市场关系呈现出替代、互补及互嵌等多种特征,使得单一的“替代”说或“互补”论均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从交易费用角度将交易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并指出企业和市场谁更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取决于交易品的特征以及交易本身的具体职能。企业其实是一种通过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间相互交易以实现生产功能的特殊履约机制。这样就不难理解,只有部分交易可以通过企业与市场间的相互替代来提高效率,而更多的交易则须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或改进市场制度本身来提高其效率。  相似文献   

12.
The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of the firm has identified asset idiosyncrasy and the risk of ex post opportunism as key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form. Simultaneously, several writers have modeled the distribution of quasi-rents among input suppliers as a bargaining game. These complementary ideas are used to formalize the notion of strategic innovation, where capital and labor attempt to redistribute firm income after specialized assets are in place, through unilateral modifications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Because strategic behavior can enlarge the quasi-rent component of fifirm income, this process may persist in equilibrium. Asset idiosyncrasy therefore creates room for an autonomous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partially insulated from events at the market level of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odels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on structure are analysed by integrat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knowledge-based view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structural choice is develop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viewpoints. From this model, we can develop propositions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drive firms through a repeated three-stage lifecycle that alternately drives firms toward market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result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 ,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 (核心是剩余控制权 )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 (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 )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 ,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 ,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 ,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5.
科斯《企业的性质》之质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盛宇明 《经济学家》2003,4(1):78-85
企业是资源所有者的取得更多的收益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科斯将企业定义为不同于价格调节机制的企业家计划调节机制,源于其错将企业计划混同于计划经济,事实上,企业是以市场合约为基础形成的,按市场运行原则运作的市场性组织,其资源配置并不独立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价格调节机制与企业家调节机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与市场都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兼并会造成企业内社会资本的损失,兼并中的人际关系磨合成本是一种交易成本,磨合过程可以视为"交易成本资本化",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资本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企业兼并中磨合成本的主要因素:兼并者与被兼并者的相对规模,相对绩效和相对市场竞争力,各自所属产业或行业及产业或行业关系,兼并前的业务与人员往来,兼并方式及政府在兼并中的作用,兼并后对被兼并者管理人员的安排,以及兼并后兼并者对被兼并者实行控制的方式.本文还比较了东亚与西方企业的兼并,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东亚企业兼并中的人际关系磨合成本较高,磨合期较长,并在实际上减少了兼并,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形式更为发达.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velops a formal model with transaction costs and economies of specialisation to address the size of the firm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ur.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level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the decline of firm size may concur, and that the size of the firm crucially depends on, among other things, the relative transaction efficiency of the labour market with that of the markets for intermediat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a two‐country, two‐sector model in which a firm’s offshoring decision depends on labor market rigidities that impose additional costs on the firm. Firms endogenously choose their organizational form considering their productivity level and organizational costs. The costs generated by labor market frictions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benefits of each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us helps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firm decides to offshore.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quilibria depending on the relative level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abor market costs and the price of the intermediate input. In all equilibria, a relative rise in the domestic labor market cost increases the share of firms that offshore, while decreasing domestic integration. Furthermore, an economy with offshoring has a higher welfare level and a lower unemployment rate than it would under autarky.  相似文献   

19.
"企业契约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契约论”把企业本质理解为只是一种契约的认识存在逻辑解释的局限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一理论的创始者科斯误解了企业取代的对象。企业取代的真正对象其实不是市场而是单干经济。因此,企业本质是一种包含有要素市场交易合约的特殊团队生产。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recent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in Japan in the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assuming that the product/market portfolio of the firm is fixed. How does a firm set about organizing its internal divisions? I first summarize some stylized facts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multi‐divisional (M‐form) organization in large Japanese firm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 then analyse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an organizational form. In particular, I argue that, precisely because of its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multi‐business Japanese firm adopting the M‐form finds it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its diverse businesses inter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