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金融》2008,(1):5-10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提出强化货币政策与财税、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管理流动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储蓄、消费、投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宏观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均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3.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济南金融》2007,(6):13-16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4.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因素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地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8.
初探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玥 《时代金融》2008,(5):24-25
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日益突出,是目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列举了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负面影响,并探寻了其产生原因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微观层面对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县域微观金融运行中显现出来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和金融市场结构性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放量过度,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别太大,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文章认为,疏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改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防范、控制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分步实施我国地区均衡开发战略,这是解决当前全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东明 《金融与市场》2007,(8):24-26,34
在跨国资本流动日趋活跃的国际背景下,由于连续多年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境外热钱大量涌入,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在充分剖析影响我国流动性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央行治理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并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提出了分阶段控制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磊 《南方金融》2007,(7):19-21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已经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是宏观调控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是国际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输入,直接原因是持续高额的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储蓄、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不强,消费能力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充分运用股票市场吸收流动性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充分运用税收、土地、信贷等工具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运用公共财政工具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就业、促进消费,把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方面剖析了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对付流动性过剩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提出了治理流动性过剩的综合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致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在提高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同时,也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同时还可能引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激化,资本市场面临冲击。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压力下政府主导的金融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下,中国多部门监管的模式事实上促进了金融创新。然而,这种创新模式也有不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机构间公平竞争的问题。不过,在市场主体尚未成为创新的基本动力之前,权力的高度集中将窒息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了能够兼得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当前首先需要放松过度的行政管制,推动以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再过渡到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混业经营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及资产价格上涨。要消除流动性过剩,单一的政策措施难以奏效,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多管齐下,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历史看当前“流动性过剩”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过度扩展的货币政策助推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捅破了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经济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中,政府宏观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产生了不小作用。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简单地说,起因在于泡沫经济破灭,但日元升值不是后来整个90年代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背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经济体制制约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关键所在。文章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