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2014,(1):40-41
正一方面是失业保险金结存偏高,一方面是失业保险金实际覆盖面太窄,这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奇怪现象:钱多的花不出去,急需这笔钱的人却没资格领取。对于这种现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内的专家们认为,我国的失业保险金制度需要改革了。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2004,(5):110-111
52岁的刘强早晨5点就起来了,这天是他到社区报到的日子。目的只有一个,在失业证上盖上社区的章,以此证明他没有隐性收入。这样他好去领取当月223元的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3.
失业保险金结存偏高了。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保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全国失业保险金收入923.0747亿元,累计结余2240.2118亿元。《经济》记者采访中发现,结存偏高的失业保险金,并不是我国就业现状的真实反映。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失业人员,却与之无缘。目前,失业保险金制度的作用在减退。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式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武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合理确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金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比较,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凯恩斯的失业概念: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凯恩斯讨论了三类失业,其中两类是对其前辈的失业概念的归纳,即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另一类是他的创新,即"非自愿失业".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09,(9):21-21
从广东省劳动保障部门获悉,经省政府同意,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从今年9月1日起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15%。据此,广州市失业保险金标准将调整至791元/月。新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执行期为今年9月1日至下次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为止。按新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计发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本标准的,仍按本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9.
唐俐 《经济论坛》1998,(18):8-9
一(一)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挑战(1)对失业保险基金供求的挑战。目前按职工工资总额1%交纳的失业保险金,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失业人口。按目前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和新增的劳动力计算,需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约4000万人,按平均半年的失业周期和年均3600元的社...  相似文献   

10.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过多的移民享受失业救济计划,增加了政府公债。一项基于1990年收入分配调查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与美国与加拿大的研究相比,本文观察到,移民领取失业救济的概率要高于本地出生的居民,并且移民领取失业救济的额度也要高一些。 1.引言 本文是对移民利用澳大利亚社会保障的讨论之一。澳大利亚是主要移民接受国家之一,其移民计划和加拿大相似。移民组成了澳大利亚人口的22%左右,并且提供了13%多的劳动力。象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高失业率和大量公债的国家,必须解决这  相似文献   

11.
张义柱 《经济论坛》2009,(15):35-36
本文在对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种失业类型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或机制性失业、地租利息引起的失业两种失业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对自然失业的认识。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失业类型提出了降低失业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社会保险是指就业者由于非本人自愿的原因而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对失业者发放一定数额失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政府曾于1950年颁布过《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但这并不是失业社会保险,而是一种社会救济。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关于失业方面的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才逐步建立起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失业属性理论回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属性是失业理论发展的重要观察视角.本文基于对失业属性的认识.从凯恩斯对劳动供求数量失衡的观察到"后凯恩斯主义"对劳动供求结构失衡的认识和人力资本理论对劳动供求质量失衡的认识,以及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数量供给特殊性的观察,正是在人们对失业属性的认识逐步深化过程中,失业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失业”有三个条件:一定的年龄、时间参照系、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失业一般采取登记失业和调查失业两种方式。目前我国公布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是以登记失业的数据计算的,因此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建立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想做了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 失业,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能消除失业。1、对我国失业现状的估计据预测,今后十年,我国人口增长仍处于高峰期,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将超过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差额性失业、信息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地区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等。就我国而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解决失业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应放在对差额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上。差额性失业,简言之,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学历失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进行科学计量与统计,直接关系到国家对"高学历失业"状况的评估与判断,是国家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的重要决策前提。在统计上夸大或缩小"高学历失业"的数量,都会影响国家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办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高学历失业"计量与统计的科学性,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还必须从质上科学界定"高学历失业"范畴的内涵,离开科学的质的规定,量的统计也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失业救济金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失业救济金作为工作的机会成本可能会降低失业者接受工作的概率,从而会延长失业持续时间。本文利用持续数据模型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失业救济金与失业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失业救济金降低了失业者再就业概率,且预期失业持续时间对失业救济金的反应弹性为0.1166,即失业者月失业救济金每提高1%,预期失业持续时间提高0.12%。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该提高失业救济金的覆盖面,并向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济在 90年代中后期驶离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航向 ,持续的经济低迷与日益严重的失业压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困扰。失业 ,已成为政府急需解决的首要难题。本文在对失业进行较细区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失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健全失业保障制度以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泰萍 《生产力研究》2006,(11):151-153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失业保障制度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失业保障制度以促进就业再就业功能的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寻求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正日益构成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上的"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正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本文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期为"新失业"群体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