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晶 《魅力中国》2013,(31):45-45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导致房价暴涨.为了抑制楼市泡沫的无限制扩大,我国出台了“限购令”。本文对我国“限购令”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措施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政策效果,最后对“限购令”政策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天 《中国经贸》2012,(6):26-26
在国际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房产的价格也随之不断升高,并且增长速度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接受能力,特别是我国一些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房价的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百姓的购房能力,所以我国紧急出台了限购令。限购令的出台对于我国房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限购令的出现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房地产限购令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限购令。  相似文献   

3.
虽然限购令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一旦限购令取消,房地产相关税收的调控就会出台。"限购令要退出了,大家再熬一熬吧"。两个月前,仍然有不少开发商对限购令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在短期内退出抱有幻想。如今,全国各地大中小型房地产商纷纷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死扛是没有出路的"已经被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4.
顾瞳疃 《魅力中国》2011,(4):308-309
“限购令”是政府为应对投机炒房造成的高房价难题,以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抑制需求为手段,以行政命令方式出现的一种政府社会性规制手段。但由于其采取了不当的规制手段,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沦落为一种应景的无效规制。必须做好承接限购令的制度改革准备,以长效机制衔接短期政策,使“限购令”真正发挥其过渡作用。从规制的角度对“限购令”进行分析和评述,对实现政府对市场规制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突然开始限购中小客车。确实够突然的,限牌令通报仅三小时,即开始执行。中汽协不干了。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列举三条理由表示反对。老杜留意网友的反映,有支持广州限购令的,也有表示老董讲得有道理的。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州限购令好不好?老杜认为,除去来势突然,打了购车者一个措手不及外,限购令是真好,不是假好。当然,照常理,限购令推出前,要开一个  相似文献   

6.
9月21日,南京市宣布即日起购房不再需要提供新购住房证明。在南京取消了“限购令”后,只有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还“坚守”着“限购令”。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未来会不会松绑限购?我们很难预测。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关心:限购令松绑以后,会不会导致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房价上涨呢?我觉得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7.
朱大鸣 《西部论丛》2010,(12):24-25
风暴“限购令” 房地产调控进入所谓的“金九银十”之后,管理层出台了“9.29”新政,地方政府强化了第一轮调控的内容,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限购令”。  相似文献   

8.
去年,“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北京率先祭出“限购令”。如今,执行限购有力的一线城市成交量开始放缓,房价亦出现松动迹象。没有实行限购令的二三线城市,却呈现出了房价飞升之势,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向一线城市房价看齐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去年,"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北京率先祭出"限购令"。如今,执行限购有力的一线城市成交量开始放缓,房价亦出现松动迹象。没有实行限购令的二三线城市,却呈现出了房价飞升之势,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向一线城市房价看齐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程旭 《东北之窗》2010,(22):14-15
在9月29日国家发布楼市二次调控的政策紧逼下,“限购令”大有席卷全国之势。从北京到上海,再到福州、深圳、厦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都颁布了“限购令”.急于给当前高烧不退的楼市降温。  相似文献   

11.
今年政府汽车采购遭遇突发事件——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后,公务车采购被紧急“叫停”。公务车限购令的出台,在汽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人开始揣测这一政策会不会给车市带来难以预测的“蝴蝶效应”。但通过调查发现,车企、经销商和专家,部把公务车限购令看成是影响未来车市走向的因素之一,但并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0,(11):96-97
10月19日,大连楼市限购令的出台使我国采取限购措施的城市数量升至14个。此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3个大城市出台了限购令。这是今年9月29日"国五条"提出限购之后,各地随后出台的楼市调控地方性细则。其中,深圳、南京直接对第三套房"限购",被称为"严厉版"限购令,而上海、杭州等城市对原有住房既往不咎,每居民家庭仍可再购一套新房,被称为"温柔版"限购令。政策出台后,深圳、南京楼市成交量锐减,退房潮涌动,投资者几乎销声匿迹,而上海、杭州等地仍波澜不惊,房价继续走高。限购令对楼市的调控是否有效?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临时性的措施,在供给没有有效增加的情况下,需求只能暂时被压制,最终会爆发并导致房价报复性上涨;也有人认为,如果长期执行限购政策,成交量长期低迷,开发商回笼资金受阻,就只能以缩减投资的方式应对调控,供应无法增加,依然无法满足被压制的需求。只有在限购的同时辅以配套的举措,如切实加大供应,进行长期的制度变革,才能取得成效,否则只能成为市场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解丛民 《东北之窗》2010,(21):43-45
继北京9月30日对本地及外地居民发出“限购令”之后。上海、深圳、厦门、宁波、三亚等城市在楼市“第二波”调控中相继祭起了“限购”的大旗。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限购的行列,为楼市降温。从目前发出“限购令”的城市看。  相似文献   

14.
6月30日晚上9点,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从7月1日零时起,试行为期一年的中小客车增量控制,按照每月1万辆进行配置。通告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更多的是质疑与叹息。但是,只要广州市的限购令能做到科学、合理,我们就不应该一味地指责。从此次限购令的宣布时机上,广州市政府无疑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稳定原则,使得汽车市场遭遇的波动最小;虽然一些市民连夜排队购车,汽车厂商也连夜加班疯狂促销,但毕竟将波动限制到了3个小时。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州限购令的政策知情权与受益权基本上做到了广州市民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5.
限购的疑问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22):18-19
为响应国家各部委调控楼市政策.各主要城市相继出台各自的限购令细则.其目的之一是重拳打击炒房者.其内容也是大同小并。然而本刊记者随即调查发现,一些人对限购令细则本身仍有各种疑问.认为该细则本身就有许多漏洞.此外还担心政策实施,定会伤及部分无辜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近期涌现的对限购令松绑,主要发生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变化引起的。房产调控不应着眼于短期的房价调节,各地也不能搞“一刀切”,而应以持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出发点,以调整供求关系为着力点,注意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产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是近期很多城市放开限购的主要原因。四年前限购令出台之时,全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过快、涨幅过大。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10,(11):18-18
继2010年4月15日“国十条”颁布后,北京首先出台“限购令”。  相似文献   

18.
房价下跌,政府喊疼:地方政府救市缘何比2008年更着急?房价下降、楼市下行,谁最着急?理论上,开发商应该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最着急的应该是开发商群体,但在本轮楼市的调整潮中,相较于开发商,地方政府在救市上表现得更积极。多地掀起突破楼市限购令大潮在实行了三年之后,楼市限购令正在多个地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二次调控的迅即出台同时,伴随着行政调控色彩浓烈及一刀切的质疑。即使限购令执行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未必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于2010年4月率先提出“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规定,成为全国首部“限购令”,引发不少城市跟进,同时引发社会对“限购令”的关注和争论。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对住房限购予以肯定,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限购措施。但这并没有为争论画上句号,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政府该不该限购以及限购政策效果上。本文围绕限购政策及其未来走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