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股权激励是经营者通过获得公司股权,使其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一项相对长期的核心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股票市场表现,近年来股权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推广迅速,但繁荣表象之下暗潮涌动,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已成为公司管理层谋取暴利的工具。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详细分析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市全流通本质上就在于股权分置这个不合理制度及其派生的一系列不合理机制所造成的制度缺陷的改革,其中股权激励已成为股改后公司结构治理改革中最重要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国内证券市场上股票期权激励第一股——中捷股份的模式分析认为,作为“浙江模式”代表的中捷股份股权激励模式对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着特殊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调动经营层的积极性,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本文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的股权激励方式的特点.不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条款的差别和共同点以及随着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1993年引入了股权激励机制,但较规范的发展开始于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上市公司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并据以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激励对象、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6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以及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角度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运用粗糙集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对20个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股权激励方式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均有影响。另外,近2/3的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林业上市公司应通过规范薪酬委员会的运作、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和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等措施来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采用三种股权激励模式:股票期权模式、限制性股票模式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模式。文章通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股权激励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呈现出阶段性偏好,即2013年以前偏向于股票期权模式,2013~2014年偏向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而2015年员工持股计划模式更受欢迎。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发现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是造成激励模式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从股权激励诞生之日起,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就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汁划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为国内股权激励理论研究和股权激励实践的开展提供综述。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从恰当设计股权激励数量、科学确定行权期与行权价格、合理设置股权激励行权要件以及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完善建议,促进股权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高管层激励是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产生并普遍运用的有效长期激励手段。实践证明,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面临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平田 《发展》2010,(3):83-84
股权激励是经过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薪酬计划中增加股权激励安排。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运用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原理对公司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包含经理人自身努力程度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试图通过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讨论公司股东给予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数量、经理人的努力水平和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给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制定的合理建议.这样,上市公司才能建立更加合理的显性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其自身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2006年有了政策支持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权激励方式是股权激励契约的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对股权激励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体的统计分析,进而从行业和实际控制人角度对其实施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有一个演化,发生时间是2012—2013年间;另外,就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言,并未发现这两个行业对哪一种股权激励方式有特别的偏好;最后,国有上市公司对股票期权的应用相较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总体略有偏好。  相似文献   

14.
寇光武 《山东经济》2008,24(2):11-13
实行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目前许多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国家也针对公司以股权激励方式的长期性激励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旨在规范这一合法解决股份来源问题的渠道。但法规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份回购所需资金来源的财务处理方式。本文结合会计处理实例,重点分析了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所需资金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和税前成本中列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纳税筹划以及财务指标等出现的不同结果和影响,并提出相应规范统一的回购资金列支渠道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股权分置改革在预期轨道上稳步前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从2005年5月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与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确定,标志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2006年元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49家公司方案中带有高管股权激励措施,占股改公司总数的11.58%,其中有27家公司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具体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开展股权激励是一项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力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正在建设金融中心的上海市,市场期待其金融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率先破冰2014年1月17日,中国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市公司业务咨询"专栏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做出进一步解释:上市公司可以将公司历史业绩或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指标作为对照依据,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对照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相关指标设计行权或解锁条件的,可比对象应具体明确,且不少于3家;对照指标应客观公开;行权或  相似文献   

17.
在股权激励计划施行的背景下,管理层持股增加,同时,由于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会影响管理层进行技术创新的决策,本文将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管理层股权激励影响下的技术创新活动受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处于成长期、稳定期的中小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处于衰退期的中小上市公司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鹤 《中国集体经济》2012,(9X):100-101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股东与经理人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限制性股票激励作为股权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上市公司,国内上市公司也已经开始实施。文章以山河智能为例,对其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状况及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实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企业及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应对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发挥了显著作用。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但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股权激励作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应该从恰当设计股权激励数量、科学确定行权期与行权价格、合理设置股权激励行权要件以及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促进股权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取得成功的股权激励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上市公司试行,势头良好,但自2007年以来出现了逆转.文章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对2008年12月31目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股权激励的29个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得出金融危机环境下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