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总的说来,中国宏观调控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如果说1997年以前,面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形还能通过行政手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较为被动的,对房地产宏观政策的评价不能局限在某一点上,而是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宏观调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房价;从市场的供求关系看,房地产业并没有实现供求平衡;宏观调控并没有实现商品房价格的相对稳定。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于政府来说,解决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失效问题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繁荣房地产金融市场.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繁荣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给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为此,国家在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金融方面:一是取消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二是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增力口可用资金,即使扣除中央银行收回的再贷款,实际可用资金仍有一定增加;三是国家人行两次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市场需求;四是在年初计划基础上,增加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概念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阐述了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并结合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合理建议,以期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主张政府从宏观上干预经济等理论对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公债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国公债与消费需求、中国公债与投资和进出口需求的数量关系进行论证,分析公债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公债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中国公债与资本配置状态的阐述,指出公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廖英敏 《中国市场》2012,(20):32-39
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在配置住房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对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市场大幅波动、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下降,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难以解决等新的问题。文章对中国房地产宏观政策及取得的效果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税收杠杆效应看我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非理性膨胀导致了当前房价难以下降的局面,我国政府对于高房价的抑制也采取了一定的手段,但是短期内这种措施的效果不会明显。借助税收的杠杆效应,政府可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南灵 《商场现代化》2006,(18):103-104
本文在对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部分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效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2006年房地产市场发展预期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7中国经济展望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0)
立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视角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减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国际市场的形成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新常态下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而要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以抓住机遇,促进经济改革的步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明确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本文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应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应对目前困境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徐刚 《浙商》2008,(5):22-23
由于近期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相机抉择,做好反周期调控的准备。而盲目坚守甚至加大原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无疑将使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股市政策效应研究述评中国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人们普遍接受的政策市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股市的运行,这是一种不带价值评判的中性认识;二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过多地干预了股市的运行,导致股市频繁波动,这种认识带有批判色彩。政策效应是指政府、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曲折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综合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双稳运行态势,GDP增长9.5%左右,CPI上涨3%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继续改善。2010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大力促进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的恢复和强化,增强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前瞻、灵活和审慎,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完成预期目标。展望2014年,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将迈出新步伐,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引起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宏观经济的热点课题。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有效调控当前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从源头上减缓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因此,稳健的汇率政策与偏严灵活的外资和外贸政策相配合,旨在减缓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运用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以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运用偏松的财税政策抵消从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传言多时之后,出口退税的调整方案终于出台。根据此次公布的方案,钢材、纺织品等的出口退税率下调,而重大技术装备、部分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则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