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对我国未来社会抚养比、社会保障及消费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给我国现行的养老体系带来一系列挑战,我们应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其结果会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年龄—迁移率”理论,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的1%人口抽查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等数据,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乡—城人口迁移加深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这将对农村传统养老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将会引起农村养老资源供求失衡。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制度变革,提高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供给能力,以弥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资源的流失和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末,广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现存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广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于是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为当前广西老年社会保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1979年—2007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人均GDP、人口老少比和实际利率的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人均储蓄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性选择。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中国将快速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伴随着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的下降,居民人均储蓄将会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业21世纪面临的新任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农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是伴随短缺时代的结束,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从增长阶段走上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关系又面临一次重大变革:农业企业化和公司制将成为中国农村21世纪面临的新任务,并与这一制度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镇化、少子化和独生子女化,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农村老人认同居家养老服务,但又担心费用太高;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而文化娱乐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的需求不那么迫切;农村低龄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志愿者。为此,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制定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创新和完善各项制度,引导农村居家养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香港是全球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其提出和实践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全面分析和系统总结香港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当前中国大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主多元的组织网络系统,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通过对2000—2013年来国内关于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影响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服务资源、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个人、家庭因素等;建议宏观层面上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微观上多方协作,发挥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基本社会保障的不足及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养老社区和“以房养老”政策的试点给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将寿险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将结合,对均衡寿险业务结构、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和寿险业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建议大型寿险公司通过进军养老社区延伸产业链,中小型寿险公司通过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模式或在农村建立养老社区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的成因及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体现社会公平。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而言,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仍然不可低估。下面就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及所面临的现实因境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供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状况,探讨了农村资金缺口的制度因素,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要。造成农村资金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因此,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问题,对其原因和对策进行归纳与评析能大致体现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基本进展。综合分析相关观点可发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借助制度建设来减少农业人口。制度建设是手段,减少农业人口是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自金融改制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覆盖面、农村贷款情况、小额信贷情况、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行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支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分析,并结合国外成功案例和我国的特殊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试行以来,参合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从中获得了医疗补偿。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医疗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CHNS2000年、2004年和2006年的湖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居民在参合与否的选择上主要以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导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降低农村居民患病后的医疗支出有显著作用,但对提高患病的就诊率却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必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仅靠农民自身或政府的投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对于大量资金的需求的.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完善农村现有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发挥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的金融支持作用,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探索可行方式引进外国资本,多渠道、多途径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对资金的需求.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现有卫生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在卫生资源、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政府卫生费用支出不断增长。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差、卫生技术人员匮乏、卫生支出不足、新农合的逆向选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国家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卫生人员的培养,提高乡镇和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为了支援“三农”和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从根本上改变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调整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方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向城市和农村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户籍制度和农民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从制度缺失和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体制上的深层原因.以期为更有效地应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