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审计体制亦称审计管理体制,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对审计主体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它受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综观世界,目前已有 160多个国家设置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机关领导模式 (即隶属体制 )主要有以下 5种:   1立法体制。又称英美模式。立法体制的审计机关隶属于议会,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对各级政府机关的财政经济活动,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这种模式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的制度,将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如美国总会计局…  相似文献   

4.
一、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审计体制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施行的是专制王权,权力高度集中于奴隶主、封建主手中,以至我国古代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之说,普鲁士威廉一世的箴言是"联乃君王,故应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5.
6.
7.
自1982年以来,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领导体制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本文拟就如何完善这一体制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程光 《现代审计》2004,(3):70-72
审计法院是法国最高的审计机构,是独立于政府和议会的财政司法监督机构。1807年由拿破伦颁布法律正式创建的审计法院,标志着司法型审计模式的诞生;1985年发布的《法国审计法院法》以及随后将审计法院的职权写人同年的宪法中,  相似文献   

9.
陈之涛 《财会通讯》2006,(12):83-84
国家审计一般是指国家组织和实施的审计,确切地讲是国家专设的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现代国家审计有四种模式: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立法模式国家审计;二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司法模式国家审计;三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行政模式国家审计;四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独立模式国家审计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模式即审计领导体制,是包括主要指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大致可分为四种: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和独立模式。我国国家审计目前属于行政模式。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因此,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我国宪法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审计机关。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民族文化传统不同,其国家审计的体制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在最初建立国家审计制度时,实行的是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那时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的时期,实行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政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在许多方面都阻碍了审计机关职能的行使,应该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有利于审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1983年以来实行的审计机关对国务院负责的体制有可能在今后几年中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获悉,一个涉及未来审计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而其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审计机关对谁负责”的问题展开。 “目前,中国的审计体制与大多数国家的不同。我  相似文献   

17.
18.
19.
审计本质的契约观与国家审计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国家审计体制的文献众多,这些文献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①不涉及国家审计本质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是导致许多研究结论经不起推敲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大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直接借鉴发达国家审计体制改革这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张庆利  李丙文  李树庆 《价值工程》2010,29(16):193-194
提出高等学校实施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由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指挥权、学术组织的学术权、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权这四项权力组成的体系,并阐述了其各自的职责及其协调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