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停工损失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由于计划减产或因停电、待料、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停止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停工期间需支付的生产人员薪酬,以及应承担的制造费用等。对于因季节性发生的停工损失,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停工期间的一切费用列入制造费用,即按照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相似文献   

2.
李伟毅 《财会月刊》2008,(11):57-5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针对成本的核算设置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针对费用的核算设置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科目,针对税金的核算设置了“营业税金和附加”和“所得税费用”科目,针对损失的核算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成本与生产费用科目设置 生产成本科目用以归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费用,并用科学实用的方法对产品成本进行结转和分配。对于养殖业可单设“养殖成本”科目,而对于整个农业则可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设置“生产费用”科目以核算生产中应由产品负担的间接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4.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为避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忽高忽低,便于成本分析,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由于每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不等,"制造费用"科目一般会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借方余额为超计划的预付费用,属于待摊费用;贷方余额为按计划应付未付费用,属于预提费用。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将"制造费用"科目余额分别列入  相似文献   

6.
一、车间修理费应该用什么账户核算 近期笔者在进行考试培训时,有学员提出“车间修理费应该用什么账户核算”的问题。大多数学员认为应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车间修理费不应该用“制造费用”科目处理,其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7.
齐宏宇 《财会月刊》2011,(11):77-77
一、建设单位存款利息收入会计处理的现有规定会计准则中关于存款利息收入有如下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8.
一、科目表中未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时相应核算内容的处理 (一)增补法。 增补法又称增设科目法,是指在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核算的特殊需要,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新准则《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如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单独核算待摊、预提业务的,除新准则已设置的“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外,仍可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相应的会计业务。  相似文献   

9.
方连更 《财会月刊》2008,(10):35-36
一、“研发支出”科目的归属问题 “研发支出”科目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月)末,应将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而“管理费用”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所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也应该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显然,把一级科目“研发支出”归类为成本类科目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指出,企业购入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债券投资为短期债券投资,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为长期债券投资,在“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并设置“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债券费用”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按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制造费用余额主要来自于年度内机器大修、季节性生产等导致的不均匀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但会计年度末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同时也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这说明我国对中期财务报告的列示侧重于独立观,防止通过任意待摊或递延费用而人为地操控利润。因此,在独立观下,笔者针对具体情况对制造费用余额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设置财政部1994年6月29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行业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规定在损益类科目中单独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减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以前年度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而在本年度调增以前年度利润的数额。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这样,与修改前的行业会计…  相似文献   

13.
从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企业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递延资产”科目。这个科目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14.
1.“备用金”科目设置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介绍“1001库存现金”科目时规定,“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在会计科目表没有设置“备用金”科目的情况下,直接在“1001库存现金”科目里这样规范,很容易让读者误解为:备用金属于企业货币资金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这里应改为: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1.“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从科目名称上可以断定,该科目核算的是本期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在的会计实务中,备用金通常在“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或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进行核算,笔者认为,现行的核算方法存在着三点不足:一是与建立统一而简化的会计制度的设想和要求不符。目前的核算方法和科目的设置还不够规范和统一,科目的设置应进一步简化。二是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备用金,不能反映备用金的实质。备用金本质上是企业的现金,只是改变了存放地点和具有了一定的用途,它反映企业的货币支付能力。若在“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虽然表明了企业内部往来结算关系,但没有反映出备用金的实质和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根据权责发生制,为平衡各会计期间的损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设置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明确并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但却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以往在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本文根据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举例说明了原“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初国清 《财会月刊》2013,(11):62-63
在长期应付款的核算过程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性质及使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透过长期应付款核算问题的表象,探讨了其症结所在。本文认为不应在初始计量阶段设置“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去核算尚未发生的利息费用,而应按应付款现值对“长期应付款”确认入账,并在会计期末计提利息费用增加“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直接按“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余额填列。  相似文献   

19.
警惕隐匿费用钻空子陈兰纪从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企业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递延资产”科目。这个科目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但是审计人员在一年多的企业审计中却发现,一些企业把“递延资产”...  相似文献   

20.
杜永庆 《审计月刊》2009,(10):31-31
企业对于涉及的以前年度事项,一般通过中间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组织的会计核算在核算原则、科目设置、核算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区别,没有设置中间性质的过渡科目来处理纳税事项、计提资本公积金、公益金等会计需求。笔者认为,行政单位的“结余”科目、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科目,是处理以前年度会计事项应当选择的主要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