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邓子恢关于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邓子恢关于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高峻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针对我国农村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所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生产关系变革。作为这一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是决策者和设计师,邓子恢是得力的执行者和主要负责人。在共同领...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研究》编辑部于1983年11月12日邀请首都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工作部门的部分同志,座谈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刘国光主持了座谈会。有15位同志在会上发了言或提交了书面发言。下面是发言的节录。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农户要构成地主,必须:(一)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二)利用占有的土地作手段去剥削农民,主要靠收取地租来生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毛泽东同志这里谈到的构成地主的条件,对于整个封建社会都是适用的。 但不是随便占有多少土地,都可以成为地主的。地主占有土地有一个最低的限额:用这些土地作手段,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产品加上一部分必要产品,足以维持地主本人及其家庭中等以上水平的生活。 战国两汉时期,一个农户最低限度要占有多少土地才能成为地主?本文现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史记》和《战国策》都谈到,苏秦从一个贫穷的策士爬上兼相六国的宰相宝  相似文献   

4.
“论十二大关系”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董京泉撰文指出,江泽民同志"论十二大关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他说,毛泽东1958年3月10日在成都会议上指出:"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  相似文献   

5.
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如何认识农业中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是一个理论上的新问题。张权柄同志在《经济问题》1983年第10期《试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的级差地租问题》一文中对集体经济中级差土地收入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及其分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有些观点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张权柄同志在分析级差土地收入的来源时,认为农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政治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经济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问题,《经济研究》上展开了讨论,这必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该刊1979年第7期发表了段若非、代成同志的《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吗?——对赵国良同志与林子力、有林同志商榷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商榷》),我们对此文有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以求教于段若非、代成等同志。一讨论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商榷的商榷》指出:“《商榷》为了证明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的论点,特别援引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等矛盾两方地位相互转化的一段话,那  相似文献   

7.
<正> 《经济研究》1990年第8期发表的吕益民同志《城市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与土地价格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吕文),对土地使用费的构成和土地价格等问题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读后受益良多。但我对文中有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鄙见求教于吕益民同志。  相似文献   

8.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地主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还指出:“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毛泽东同志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它代表了我们党的正确路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中国革  相似文献   

9.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论坛》2010,(4):F0002-F0002
200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暨书画展在河北省博物馆广场举行。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是: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由河北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承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称《决议》)第(30)条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本本主义,调查研究,这是毛东泽同志一贯倡导的学风。是他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促进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现代工业化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对于土地流转国家政府的态度历来是明确的,1984年的1号文件、1993年的中央11号文件、1997年的《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以及《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都是鼓励土地流转的。然而,在如此的公共政策支持之下,土地流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实中的土地流转不仅速度缓慢,范围狭小,且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  相似文献   

13.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的精辟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的开创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宝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论十大关系》是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的典范;是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物脉络,指导具体工作的典范;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邓克生同志的《不能用重农主义学派的观点来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原理》一文,受到不少教益。文中提出了要正确地阐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的理论基础问题,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对于重农主义学派的批判上,却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就个人学习的体会,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邓克生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邓克生同志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和《资本论》第三卷中的两段话,“实际上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重农主义学派  相似文献   

15.
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与下一步主要政策走向大家都知道,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推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毛泽东同志那一代领导人开始,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是如此。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实际上研究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了区域协调发展。当时虽然没有用“区域协调发展”这个词,但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用专门篇章谈了…  相似文献   

16.
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党国英等同志积极呼吁的“把农民土地使用权当作财产权来保护”的目的似乎就要达到了,这部法律确实如他们所愿地把农民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现行法律同时使用的两种“术语”)界定为物权。但这种“物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正在酝酿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能给予明示,抛却“集体所有”那已嚼得乏味的糖渣,“大胆”宣布土地国有,给农民一个真正的物权——永佃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物权法》的颁行,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将《物权法》、《土地承包法》等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规定从“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中的法律”,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结合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土地承包法》实施以来农村因为土地经营权问题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对《土地承包法》中“耕地承包经营权三十年不变”这一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促进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现代工业化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对于土地流转国家政府的态度历来是明确的,1984年的1号文件、1993年的中央11号文件、1997年的《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以及《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都是鼓励土地流转的。然而,在如此的公共政策支持之下,土地流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实中的土地流转不仅速度缓慢,范围狭小,且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以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不是单独依靠某一领域的措施就能达成的,要真正搞好土地流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并注…  相似文献   

20.
<正> 农业上地经营的集中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要取得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读了《经济研究》1986年第4期李建德同志的《农业土地经营的集中与对策》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后,感到文中有关土地集中与农业规模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