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最近两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很大进展,但改革对信用社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改革的具体操作和政策支持偏重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对如何更好服务三农关注不够。信用社改革应当在农村金融总体框架中进行,必须把服务三农放在首位,必须有适当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尽管进行了一些试点和探索 ,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问题远未得到解决。因此 ,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真正解决风险承担问题。一、农村信用社现行的产权制度特征产权 ,是按一定方式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财产经营者、使用者和所有权拥有者的一种财产权利。产权是否完整 ,主要可以从所有者对权利所具有的排他性和可转让性来衡量。如果权利的所有者对其拥有的权利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入独享权和自由的转让权 ,则其拥有的产权是完整的 ;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 ,则称…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在吉林、浙江、江苏、山东、陕西、江西、贵州、重庆等8个省市举办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即将结束。在今年2月1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下半年可逐步扩大农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改革思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和加入WTO,使外忧内困的农村信用社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农村信用社只有回忆改革的步伐,才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鉴于此,本主要从农村信用社现存的问题出发,从管理体制、产权明晰、业务经营、国家政策和中央银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路,旨在农村信用社能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其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至今历时3年了。尽管现在评估改革对绩效的影响还为时尚早,但对改革试点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信用社改革,进而为农村金融配套改革提供思路。花钱买来了旧机制最近,笔者在一些地方信用社改革试点调研中发现,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法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 0 0 0年开始的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目的是要解决困扰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剖析了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即建立县 (市 )联社一级法人、改革信用社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以及给予优惠政策以减轻信用社历史包袱等 ,并分析了改革所产生的制度绩效 ,总结了江苏改革试点的经验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应当注意和探索的问题 无论信用社改革的最终方向如何确定,产权制度改革是最终明确“信用社是什么”的首要决定因素。通过产权改革,明确信用社的最终性质是改革试点的一个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符合现代金融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管理和监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2003,(9):6-8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 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  相似文献   

9.
去年8月18日,国务院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拉开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大幕。此后,改革试点在作为先行者的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8省市农信社展开,省级联社相继走上舞台,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纷纷进入我们的视野,改革以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与此同时,8省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放松,业务经营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利于“三农”的金融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制度创新。在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体制的相互碰撞,解决或预防这些碰撞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整体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大好环境目前 ,中国的经济发展良好 ,国内、国际形势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1 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收缩农村战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全国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削减 1万多个分理处和营业网点 ,其主要是各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下的营业机构。这种局势使得存在了 5 0多年的农村信用社成了唯一联系农民、农村的金融纽带。2 农村信用社是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并且服务于“三农” ,其特殊地位将使其成为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截至 2 0 0 1年底 ,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2008年12月18日,宿迁市由最后一家农村信用社改制的银行--江苏宿迁民丰农村合作银行隆重开业.这标志着宿迁作为江苏省"金融改革试点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使宿迁成为苏北首家农村信用社全面翻牌成农村合作银行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对于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老、少、边、穷地区的信用社带有扶贫性质。如何改,先按照现在的办法试,有问题再研究。贵州是我们定的第一家试点,进展很快,挂牌也是第一家。目前,贵州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也已正式成立,开始履行行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和任务,鼓勋创新农村金融体制,要求农信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更好地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最近,银监会又提出,要“把推进农信社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样做?笔者在此专门围绕农信社深化改革的路径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及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解决的问题 自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为基础,农业银行的商业金融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金融各司其职,三者间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则承担对它们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的功能。这种体系和改革方向应该说是合理的、正确的。它初步改变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然而,这种农村金融体系框架的形成,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时有反复。此外,如果从更完  相似文献   

16.
6月2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8月18日,国务院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贯彻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和即将在8个省(市)开展的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日前,本刊记者就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开展等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4月18日上午10时。杭州之江饭店会议中心。 来自浙江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金融系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这里,参加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揭牌仪式。在一片如潮的掌声中,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为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揭牌。成立4年之久的”浙江省信用合作协会”至此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作为全国8个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浙江省农村信用社从此揭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现状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旭路 《农业经济》2005,(12):50-51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历届中国政府最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业和经济持续发展,而这些除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外还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随着金融业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后,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四家金融机构中只有农村信用社真正扎根农村,所以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过去业务发展受限、服务对象稀缺等因素导致自身经营边际成本高,资金规模小,供给能力不足,对金融改革缺乏必要的准备,因此需要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以村镇银行发展最为瞩目,其对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影响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08年年末,浙江省两级法人体制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已全部改组成农村合作银行和县级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36家,县级统一法人联社45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