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效率违约理论所运用之效益原则和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再思考,从新角度分析和评判支持与批评该理论的相关个案和例证。认为效益违约理论应以“社会效益”为其主要的追求目标和归属。进而探讨性提出了司法实践中违约责任替代应具备之诸要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效率违约理论所运用之效益原则和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再思考,从新角度分析和评判支持与批评该理论的相关个案和例证。认为效益违约理论应以“社会效益”为其主要的追求目标和归属。进而探讨性提出了司法实践中违约责任替代应具备之诸要件。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定价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即结构模型与简化模型.结构模型的"结构"含义反映的是模型完全符合将企业资产价值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原则.简化模型的"简化"含义指对导致违约事件背后的经济背景的简化.从模型的经济解释上看,简化模型远不如利用企业参数确定违约风险的结构模型那么直观.从模型的实用性上看,简化模型较之结构模型更为灵活实用,但是简化模型中的违约强度参数选择缺乏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限制违约信用债交易,使得投资者缺乏市场化退出手段,且容易积聚市场风险。我国已具备形成违约信用债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比照类似性质的美国高收益债品种"堕落天使"收益曲线,我国违约信用债具有投资价值,违约信用债交易市场对化解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以及债市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的构建需遵循法制化、市场化、安全与效益平衡理念,应构建跨市场统一的违约信用债交易市场,并基于违约信用债特性制定针对性交易模式,合格投资者准入门槛,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非违约之诉的争论 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设立非违约之诉制度,在国际社会中,理论界和司法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7.
基于KMV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KMV模型的违约距离公式,并通过实证比较违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研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结果表明:使用股票年均价格估算非流通股市场价值,以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0.75倍之和作为违约点,计算出上市公司的债务到期日风险中性违约距离,并对近几年的违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能够比较可靠地提前发现上市公司信用状况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民生转债市场价格与不考虑条款和违约风险、考虑条款但不考虑违约风险以及既考虑条款又考虑违约风险的二叉树定价理论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民生转债从上市的较长一段时间内,理论价值和实际价格偏离很大,而后的一段时间内,理论价值和实际价格的偏差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最后的一段时间内理论价值和实际价格偏离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民生转债市场价格与民生银行股票价格的走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制度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有着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其中预期违约问题更为觉和复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预期违约理论来源于英美法系,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英蔓法律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时大陆法系的合同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预期违约的定义.构成要素,法律定位,产生后果和弥补方式对现代国际买卖合同的影响和现实评价的概述,来从宏观上了解该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一旦发生债务违约,企业以及相关主体利益都会受到重大损害,而作为专业人士的审计师能否提前做出反应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债务违约数据,首次系统研究债务违约曝光前后审计收费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公司债务违约曝光之前,审计师已经提前做出反应,提高审计费用;在债务违约曝光之后,审计师还会继续进行反应,审计费用进一步提高.审计师提高对债务违约公司的审计收费,主要是基于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风险的考虑.综上表明,审计师对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具有敏感性和谨慎性,能够先于债务违约曝光事件进行反应.这对于认识和发挥审计师的债务风险预判能力具有重要启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市场地位和公司违约严重程度均会对审计师反应的及时性产生影响.另外,审计师对国企债务违约曝光并不敏感,说明我国债务市场确实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的现象,损害了审计师对国企债务风险的恰当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一物数卖下的效率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违约的收益将超出履约的预期收益,他的违约收益也将超过他方履约的预期收益,并且预期收益损失的损害赔偿是有限的,那么违约是有效率的。理论成立的前提是损害赔偿可以完全填补违约相对方的损失,及标的物对出价更高者的价值更大。该理论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其经济基础,其次在于法律基础。但效率违约理论应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它不能违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也不应影响公共利益。理论的价值在于,效率违约是意思自治的体现,不应被法律否定,损害赔偿应优先于实际履行。同时,效率违约不是合同法上唯一应当被考虑的价值维度,它应和其他合同法价值达到衡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借款合同中对借款者违约行为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未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二是企业未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期偿还债务.这种规定忽视了隐性违约行为,其实,对违背限制性条款的行为如企业的资产置换,发放清偿性股利等同样需视为违约,因为这些行为损害了银行的合法利益.企业在还款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道德风险行为:资产置换和策略性违约.面对企业违约,银行有两种对策,破产清算债务人和与企业重新协商(renegotiation).因而,银行和企业之间自信贷合约签署之日起就存在一个双方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本篇论文正是建立此类博弈模型来说明银行的最优行为,从而有益于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银行最优违约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赖忠孝  盛琨 《商业时代》2012,(32):47-48
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理论的理念分析和价值考评对效率违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进行重构,以实现该理论在外贸实践中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14.
在KMV的模型基础上,运用期权理论介绍和推导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并对公司价值和波动率计算提出了改进,随后对违约距离的计算进行修正使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利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内外部制造商的最优利润进行了重新确定。考虑内部制造商的威胁可信程度,文章从契约最优利润角度对供应链外部制造商的进入策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最佳的契约系数。在此基础上,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供应链内外部制造商"违约"、"不违约"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优的惩罚金。  相似文献   

16.
楚尔鸣 《消费经济》2000,16(3):41-42
从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来看,存在着批发业务比零售业务好的效益评价偏差, 消费信贷的违约成本低于企业信贷的违约信贷买方市场下的零售业务成本利润率大于批发业务的利润率,并可通过利率互换使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的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公司和农户间自我履约机制的设计:一种风险贴水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境,高违约率的现实使得分析公司和农户间契约的内在机制、设计更加有效的契约形式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法律尚不能完全强制契约执行的前提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是解决农业契约违约率过高、提高农业契约运作效率的基本方向。基于重复博弈理论,公司和农户签订长期契约并且将风险贴水作为一种自我履约机制,将有助于抑制公司的违约倾向,保证契约的稳定运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泰州市"农超对接"双方的访谈,发现违约是阻碍"农超对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原因是经纪人思维、签约双方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和诚信缺失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超对接"双方的诚信建设,培养长久合作的理念;提高法律意识,承担违约责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慎重签合约;提高"农超对接"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旭 《中国商办工业》2008,20(3):253-254
无单放货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违约和侵权的竞合,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只能构成侵权。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的区分与无单放货诉讼时效并非毫无关系。无单放货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与《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违约事件频发,如何预防债务违约、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作为研究情境,以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构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检验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前后预期违约概率的变化,以此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后,预期违约概率显著降低,后续机制检验发现,预期违约概率的降低主要发生在市场声誉较低与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的企业中。结论拓展了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效应与参与精准扶贫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于监管当局有效评估企业违约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以及纾解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