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农业保险亟需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特征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基于对江苏省20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现状、评价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大且保险意识强,农业保险已成为其最主要的风险分散工具;现有保险赔付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保障水平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差距较大,个性化产品与服务需求迫切。因此,建议适时扩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赔付程序,适当提高部分产品保障水平,推动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解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我们对全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天津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按照政策要求,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的意识,创新金融产品,基本满足了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还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有效担保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期货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我国农业地区逐渐兴起。2005年,黑龙江省望奎县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创新地将期货市场与传统农业和订单农业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新型经营模式,为如何发展现代大农  相似文献   

4.
赵亚雄  付晨 《中国金融》2023,(16):89-90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有超过380万个家庭农场,依法登记223万家农民合作社,9万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000多个联合体,辐射带动了1700万户农户。2021年5月,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新中国70余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经历了个体经营、集体经营、双层经营和新型经营四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有效和谐,前提是集体经济职能有效发挥,重点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培育,保障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配套的四点经验启示,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不断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新形势,必须培育发展服务功能齐全、经济实力较强、体系完善、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经营新模式.逐步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结合山东省济南市的实践,就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更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新途径,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邢台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是政府和金融支持的重点.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国家新型农业政策的本质要求,我们通过对邢台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情况的调查,结合实际提出了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了解这类群体的保险需求对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对1137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率不足50%,有近八成经营主体曾中断投保,可保品种少和保险获赔金额低是主要原因;农业保险赔付额仅占生产损失的30.67%,理赔不规范问题在种植业中更为明显;提高保额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迫切的需求,粮食主产省相比非主产省更希望提高查勘定损的公平程度。研究建议:稳步提升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点范围,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可以探索形成“以奖代补”的新财政支持范式,采用“政策险+商业险”的模式提高除三大主粮外其他品种的保障水平,研究制定全国农业保险查勘定损技术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正>农经发[2017]9号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地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攀枝花市仁和区农业产业及乡村振兴事业进行深入调查,对区域内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了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存现状及当地政府服务支持情况,重点研究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有效防控风险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其融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的融资门槛过高、政府对主体的支持力度不强、主体自身条件受限影响融资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安徽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文章开始先通过对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进行概述,接着从融资门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部运行、融资产品三个方面对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文章论述了金融推动新型农业主体快速发展的作用,并介绍了目前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金融需求特点,接着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就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助力广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是,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因素,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旧不够完善,制约其快速发展,值得关注。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自2012年来会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较快发展。初步统计,2014年11月,会同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21家,其中家庭农场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7家、产业龙头化企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的关键举措,对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江苏省实践,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一、近年来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相伴而生,是农业生产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产物,是农业改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省陕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政策惠农、科技支农、品牌兴农、特色富农"的工作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组织化、社会化、合作化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了一批规模大、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被省表彰为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先进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经营方式也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河北省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金融需求,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供给在主体、金融、服务创新、政策力度方面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付武临  陈宇 《金融博览》2014,(21):54-54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201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已经破题,但如何做好这份答卷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深入有“赣东粮仓”美誉的抚州市,走访了四百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他们的心声与诉求,探求其中隐含的金融逻辑.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怀远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新生力量,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王铮 《金融博览》2014,(15):57-57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为实现金融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议应加强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拓展支农资金来源。完善信贷机制,优化支农再贷款机制、发行专项用于"三农"的金融债补充资金,通过涉农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盘活资金。时机成熟时为"三农"发展引入保险、信托、期货等多种现代金融元素,激发出"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