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在内生劳动力供给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对就业的影响则取决于其规避程度与实际余额持有份额的比例;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包含居民和企业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内嵌劳动力供给的MIU模型,分析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大于(或小于)1,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显著促进(或抑制)居民就业。鉴于目前中国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较高,因而推断货币当局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能有效促进居民就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也证实了这一推论。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将不断下降,因而保持货币政策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是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由贸易使得双方达到均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因而也就达到了均衡的货币购买力。本文研究发现,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相对的劳动力供给、两国临界商品生产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两国相对的货币供给数量以及两国相对的货币周转速度。同时,得出汇率仅取决于两国临界商品价格水平之比的结论,这与Cassel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差异。本文提出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使临界商品向着中国具有更小比较优势的商品移动。  相似文献   

4.
个体理性、风险偏好、社会地位与我国消费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跨期替代资产选择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较为符合我国实际的模型,并结合相关经济数据将其用于分析我国消费增长问题。发现:(1)提高跨期替代弹性是解决我国消费不足问题的关键;(2)通过减少个体风险偏好或提高其对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来增加消费的方法在理论上并不可行;(3)通过减少贫富差距来减少社会地位因素受重视程度,可能对刺激消费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义泰勒规则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扩展基准泰勒方程的前提下,构建了包含金融深化指标、外汇储备变化变量以及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在内的广义泰勒规则函数,并对相关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前瞻性反应函数更好地拟合了中国货币政策变动的产出绩效;货币政策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货币当局的相机抉择行为,可以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一个名义锚;中国货币当局的利率调控呈现出逆周期与顺通胀的特征;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缺乏弹性,对广义货币供给的绝对数量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构建纳入汇率因素的货币条件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指标,可以有效地缓解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决策困境,有助于货币当局获得一个全面反映货币松紧程度的定量指标,以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此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可以估算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在货币状况指数中的时变权重,从而得出1996年以来扩展的货币状况指数,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形势解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人们普遍认为在有资本流动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不能对外独立,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对外自主性。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大规模冲销操作,中国可能在人民币盯住美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浮动期间都保持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考虑到汇率制度调整的结构性突变因素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是考察期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而中国利率相对美国利率上升则仅在浮动汇率时期是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汇率制度弹性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对管理货币供给造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劳动供给弹性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公共政策有重要意义,而研究中微观估计与宏观模型校准所需数值之间往往差异较大,工作时间约束是这一矛盾的解释之一。本文以受到和不受工作时间约束的双班和单班出租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构造了驾驶员劳动供给关于临时性工资变化的跨期替代模型,并利用上海出租车驾驶员的微观大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工资的临时性增加会激励劳动时长的增加,时间约束使得劳动供给弹性偏小。本文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给出了劳动供给弹性的估计和跨期替代证据,验证了时间约束对劳动供给弹性估计的影响,并从样本的独特性上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具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和估计了我国国内产出和货币供给的区制状态、转移概率和区制相关性,刻画了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国内产出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它们的增长率序列具有显著的三区制状态,不同产出和货币变量的区制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货币供给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这说明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一、2007年上半年经济走势判断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消费活跃,投资增长趋稳,经济增长率趋高;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物价涨幅加大。在这些纷繁的表象之下,综合扩张性因素与收缩性因素,我们认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处于高位趋稳态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91年1月到2012年3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波动率和实际产出波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首先,应用GARCH模型度量货币波动率和产出波动率,进而对二者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及其波动率对实际产出增长率及其波动率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其次,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产出波动率在较小(低分位数)和较大(高分位数)时对货币供给量M0和M1波动率的不同反应程度。最后,提出了稳定产出增长,防止产出剧烈波动的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选取M2、GDP、CPI三者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作为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的代表变量,通过建立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的波动能够引起产出的同向波动,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产出效应;相比对产出的影响,货币政策对CPI的影响更显著和长久。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乡镇企业技能人才的“联合学徒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主持的一项有关中国劳动力供给状况的研究指出,2004年, 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增长率为5年来最低,增长率同比减少74%;劳动力供给增长率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11 年,劳动力供给量不再增加,2021年劳动力总量开始减少。根据蔡昉的研究, 我国劳动力正在有限剩余,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会经常出现,其中包括劳动力技能和年龄结构性短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币内外价值走向出现差异的关键点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资本收益率相对高于国际资本收益。因此,从跨期均衡的视角,在我国货币供应受国际性约束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要从数量控制转向资本收益率。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城市生产活动和劳动力居住提供空间的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域市产业迅速集聚、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逐步放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00年-2006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用地供给对城市GDP增长有明显的作用,但其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下降,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贡献在不断增大.居住用地供给充足的地区劳动力增长较快.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一、弹性系数在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分析中,弹性系数(或为弹性)是指一变量的微小增长率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增长率之比。如有X、Y两个变量,弹性系数即为(ΔY/Y)/(ΔX/X)。在经济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有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前者反应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作用和收入变动对需求的作用,后者反应价格变动对供给的作用。在经济系统中利用弹性这个概念可进行有关变量间的关系分析,如在上述几种弹性系数中,可分析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的影响,居民收入的变动对各类商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价格的变动对商品供应的影响(如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供应的关系)等。用弹性系数进行变量间的关系分析,还是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加,并且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其流动的特点为规模大、长期性和以家庭为主,也就是由过去的"单身外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消费跨期最优化框架,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及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中国数据的分析表明:短期内,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即政府支出增加将导致居民消费增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内,政府支出将完全挤占居民消费支出,因而支出政策不宜用于实现政府的长期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嵌套CES生产函数的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给出了该生产函数下不同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于WIOD-SEA数据库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技能劳动力、非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不同要素间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行业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均大于1,而资本对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呈现异质特征,但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对资本的Morishima替代弹性是大于1的。研究创新:将Klump等(2007)提出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引入到嵌套CES生产函数中,提出一种估算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价值:可以分析要素替代弹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劳动力与资本的收入份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